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国学组织
国学典籍
诗词名句
文化史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未知
命理杂谈
陈景展
道家文化
经文注解
奇门遁甲
陈友冰
明一法师
《
周公解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传统乐舞
>
传统乐器奏出新乐章--记平邑非遗之李氏唢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千寻生活 佚名
参加讨论
李振:在继承和发扬沂蒙唢呐这一传统文化基础上,认真刻苦学习,并学会用鼻子吹唢呐,在当地评价较高,经过父亲严厉的教育,自幼学习唢呐和爱好唢呐,6岁时登台演出,能够严格按照祖父和父亲的要求,遵照他们的标准,做到艺德先行,大胆借鉴唢呐技巧,对唢呐进行大胆创新和加工,注重故事和人物、动物特点,用唢呐表现惟妙惟肖,更加动听。为传承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振自幼学习唢呐,6岁时就能吹奏小歌曲、上台演出,每年六一儿童节总少不了唢呐独奏,创作了大量的唢呐作品,以农村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了《抬花轿改编》、《百鸟朝凤》、《六字开门》、《一枝花》、《风搅雪》、《沂蒙情》、《大合套》等等,总曲目在100支以上,深受民众喜爱。
李氏唢呐影响遍及鲁中、鲁南地区。现任平邑唢呐传承人李振,在艺术道路上取长补短,大胆探索创新,不但改变了传统口传心授的学艺方式,而且熟练掌握乐理简谱。虚心学习前辈的各种演奏技巧。并自编了很多唢呐独奏曲《沂蒙情》、《山河流水》、《春意》等。
多样的吹奏方式。李氏唢呐除了沿用传统的单只吹奏方式外,还创造性地使用双只、多只和奇特的用双鼻和嘴同时吹奏五只唢呐,这样吹出唢呐声调相同、音域宽广,乐谱准确而协调。李氏唢呐不仅能用鼻子吹,而且在花样上也有创新,正手、反手,转腕,偏转,手法运用自如,照样都能吹奏出动听的曲调来。
唢呐由双簧哨子(芦苇制成)、蕊子(铜制)、杆子(木质圆锥体,共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和铜碗(喇叭形)四部分组成,竖吹,有大小不同的规格。
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星月组合古风大碟《琵琶行》唯美清新蓄势待发
下一篇:
扬州将筹建一座古琴博物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游戏竞技
民间小戏
传统乐舞
其它曲艺
随便看看
时光流淌 接续守望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
中国菊花文化“五美”内涵竟不是陶渊
止楚攻宋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何名将难善终
名家谈“吃”:如何把美食写得活色生
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莫砺锋教授在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左手打麻将右手
以茶为视角解读唐文化
国学漫谈:汉代叙事诗的转捩
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儒学
道学
诸子百家
琴棋书画
十二生肖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语言文字
传统中医
宗教哲学
民间工艺
中华武术
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
衣冠服饰
四大雅戏
动物植物
器物随身
饮食厨艺
茶文化
酒文化
传说神话
神妖鬼怪
中华民族
非遗文化
中华礼仪
易学文化
家谱族谱
拜师学艺
城市文化
古玩收藏
修行人生
教育
军事
科技
其它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当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古代人物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启蒙国学
青少年国学
国学教材
国学讲堂
国学题库
正蒙学堂
格物致知
明德讲堂
家庭教育
慈孝文化
学校教育
师道尊严
品读经典
其它
国学常识
入门概说
历史
天文地理
语言文学
哲学宗教
儒学
教育
政治军事
科技
典章制度
礼法民俗
国学典籍
艺术美学
衣食住行
称谓文化
古物
其它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学科建设
学术史话
学人与机构
论著评介
综合述评
它山之石
中外交流
中国形象
走向世界
翻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