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菊文化,古人往往只知屈原和陶渊明,而不知钟会。实际上,钟会在历史上最早概括了菊花的“五美”,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人早就知道菊花可以食用 菊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故自古至今,文人画家皆喜画菊。在历代文人画家笔下,菊花已不再是普通的自然之花,而是君子之花、隐逸之花、长寿之花,呈现出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或野逸,或清高的精神风貌,寄寓着文人画家不慕荣利、甘于平淡、独具风骨的人格理想。 画家画菊,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唐宋时期重写实,明清时期重写意。而在唐宋之前,我国已有源远流长的种菊、赏菊、咏菊的传统,基本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菊文化。人们赋予菊花的文化内涵,既有儒家所崇尚的君子之德,又有道家所推崇的隐逸之风,还有普通人所追求的健康长寿。唐宋以后的文人画家,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用绘画的方式把菊花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使我国的菊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菊,在古代文献里作“蘜”“鞠”。如《礼记·月令》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尔雅·释草》曰:“蘜,治蘠也。”晋郭璞注:“今之秋华菊。”《初学记》卷二七引晋周处《风土记》曰:“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茎别名也。”宋陆佃《埤雅》云:“菊,本作蘜,从鞠。蘜,穷也。”农历九月之际,各种花卉已开穷尽,菊花是最后之花,故曰“穷”。可见古人对菊花的自然特性早有认识。此外,古人还早就知道菊花可以食用,是一种药膳。如屈原《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西京杂记》载:“汉武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所由。”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也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屈原、钟会和陶渊明:给菊花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唐宋之前,给菊花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有三个人:屈原、钟会和陶渊明。屈原不仅最早以菊入诗,用诗的言语写菊花可以食用,还以菊花寄托理想。他在《楚辞》咏道:“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与朝中奸侫同流合污的节操。陶渊明同样以诗赋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了菊花的文化内涵,菊花的特别之处是在众花凋谢后,独自在寒霜中开放,这种傲霜精神,正是陶渊明所追求的。他在《和郭主簿》诗中赞美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此后,菊花就有了“霜下杰”的美名。不仅如此,菊花还因陶渊明被后世文人定位为“花中隐逸者”,从而跻身“四君子”之列。陶渊明自归隐田园之后,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菊、赏菊、咏菊,陶渊明借菊花升华了自己的境界,菊花也因陶渊明升华为高洁、淡泊、孤傲的隐逸之花。 三国曹魏时的钟会,名气虽不及屈原和陶渊明,但他对菊花文化内涵的概括,却是全方位的,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他在《菊花赋》中说:“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从菊花的形状、颜色、花期、气候、利养生等方面提炼出菊花的五种美德。 “圆花高悬,准天极也”,意思是圆形的菊花高高悬起,有君临天下的气势。后来黄巢、朱元璋皆用此意,抒发王者之志。黄巢《题不第诗》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的另一首《题菊花》就更显霸气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元璋的咏菊诗透露的霸气丝毫不亚于黄巢:“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煞。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是指黄菊花为菊中之尊,黄色在五色中是土的代表色,也是帝王之色,又兼具“中和”之美。所以无论菊花的花形和花色,都具有王者风范。 “早植晚登”,是指菊花与其他花卉一起种植,但开在百花凋谢之后。表明菊花不与百花争艳,义让群芳,故钟会称菊花有“君子之德”。而菊花“冒霜吐颖”,迎寒霜而绽放,这种精神被钟会誉为“劲直”。第五点是说菊花是可延年益寿的吉祥花。上文说过,饮菊花酒利长寿之说,“相传自古,莫知所由”。从战国至汉魏,皆有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钟会是沿袭旧说,而陶渊明也相信“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文人画家着重表现菊花的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菊花在唐宋之前已经积淀了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后的文人画家在创作菊画的时候,都力求把菊花超凡脱俗的一面表现出来。唐宋时期善画菊花者有黄荃、赵昌、徐熙、滕昌佑、朱绍宗等名家高手。宋末元初的郑思肖,以善画兰花著称,其父号“菊山”,显然是爱菊之人,故郑思肖自号“菊山后人”。他虽然没有菊画流传下来,但他的题画菊诗却很有名,其诗曰:“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将菊花的傲霜精神表现到极致。 元代以后,文人画家多用写意技法取代唐宋时期的工笔技法画菊,其用笔虽然并不那么周到,但“笔不周而意周”。文人画家所着重表现的是菊花的文化内涵。如明代画家徐渭,擅长大写意画菊,画面的干湿浓淡变化出神入化,把菊花的冷峻和野逸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末清初的画家恽寿平画菊兼工带写,创“色晕水染”之法,其作品淡雅中见绚丽,精致中见自然。清代画家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等更善用笔用墨,不施脂粉,以墨勾勒,或点或染,画面的神韵颇为清高。近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也创作了许多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作品,使菊花傲霜凌寒之气跃然纸上。 因梅、兰、竹、菊均为花中“君子”,故画家亦喜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此外,菊与石的组合亦十分常见。因菊花代表长寿,菊花与绶带鸟、葫芦等的组合也颇受画家青睐。至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历史典故,几乎所有名家都画过。 原标题:中国菊花文化内涵尽在“五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