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兰花香”自古琴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国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黑王辉
    我国古时把琴棋书画列为“文人四友”,并把琴列第一,说明对古琴之看重。的确,琴自古便被看作“华夏正声”,无论是崇尚礼仪的儒家还是崇尚逍遥的道家,都把琴文化当成自己的文化正统。能为两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几千年之久的文化同时所容,说明琴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和生命。
    笔者收藏有一张清代所制的描金古琴,琴为方形,上面略有坡度。相传琴最早依据凤的身形所制,因此,有头、颈、肩、腰、尾、足。琴头上部为额;额下架弦硬木为“岳山”;岳山边靠近额有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弦眼”,可以穿琴弦,下有调琴的“琴轸”;琴头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有硬木条,用以架弦,称为“龙龈”;龙龈两侧的边饰,称“焦尾”;琴面又有“琴徽”,底部有“雁足”。上面所言琴之构造,这张琴基本具备,它长165.5厘米、宽34.3厘米、高18.5厘米。
    在琴面上,进行描金髹漆,绘成山水相绕,人物风流的美丽图案,美观而大方。只见远山在望,隐隐约约;水流湍湍,汇成小河;河面上,有亭台楼阁,又有小桥飞架;河边,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有行人,或立在亭边,或站在桥上,或走在路上,或河边观景,一幅意境淡远,古意深深的美景图,让人为之沉醉。在琴头和琴尾,又有描金兰花纹,仿佛弥漫着幽幽芳香。
    如此古香古色,又能弹奏出古声古音的古琴,在今天已经不常见了。“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听弹琴》诗,可以说是古人对于古琴看法的概述,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间。留此古琴,权且以此自道。
    古琴在我国起源较早,相传为远古时期伏羲氏所制。魏晋之际成书的《古史考》便言:“伏羲作琴瑟。”而清代吴楚材所撰《纲鉴易知录》则说的更为详细:“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如果说这些古书编撰年代稍晚没有说服力的话,就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的表述,说明在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普遍有古琴存在了。《史记》中也有孔子向师襄学琴的记述,并且,孔子在周游列国行经匡地时,被匡人穷凶极恶的围困,五日不得脱身,弟子们都很焦急,孔子却不在乎,他悠然地弹着琴,豪迈地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并留下一句名言,“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