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脐带血”,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十多年来,我们见证了过去少有问津的乡风土俗被列为受人瞩目的非遗项目,也由衷地赞叹民间艺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心血与付出,同时更忧心于众多的民间艺术日渐消失。为了全面展示廊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民间文化,我们将全市234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辑整理,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俗等十大类,以图文分呈、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展示,期待更多的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音乐篇(一) 廊坊境内的传统音乐源于元末明初,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瑰宝的屈家营古音乐,历经几百年仍保持了古乐的纯净,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填补了中国近代音乐史空白的军卢村义和团音乐节奏铿锵、对比强烈、起伏跌宕,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胜芳南音乐会传承的翻七调律制,目前在全国其他民间乐会社中均已失传。这些笙管乐会社多来自僧传或道传,采用工尺谱为记谱方式。同时还有以吹奏民歌曲调、戏曲选段、各种牌子曲等群众喜闻乐听的民间吹歌以及众多的劳动号子、民歌、小调等。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O固安 屈家营音乐会始建于明朝中前期,早在清康熙年间,屈家营音乐会就应邀入宫演奏,康熙皇帝所赐乐器颇丰,其中八孔玉管延用至今。音乐会演奏乐器有管、笛、笙、鼓、铙、镲、钹、铃、铛和云锣,其中管子是领奏乐器,鼓是打击乐的首领。音乐会较为兴盛时,乐手30余人,乐队有4支管子、11攒笙、10多支笛子,出会演奏,蔚为壮观。屈家营古乐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音乐之一,现存【玉芙蓉】【纣君堂】【骂玉郎】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贺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屈家营音乐会引起了音乐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认定屈家营古音乐是继西安古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后发现的又一民族文化瑰宝。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义和团音乐)O安次 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系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历属禅宗临济与曹洞派并传,所收录的佛教曲目十分丰富,其中以【三皈赞】【普庵咒】【往生咒】等佛教名曲为主。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东张务村设立坛口,本村的佛教音乐会也参与其中。音乐会的乐师们根据当时的历史特征和斗争需要,加工改编了如【上马台】【鹅浪子】【扑蚂蚱】【哭黄天】等以配合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曲目。古老的佛教音乐作为军乐融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抗击外来侵略的慷慨悲歌。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演奏的音乐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个缩影,弥补了中国近代音乐史的空白,对研究义和团运动和近代音乐史提供了佐证。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O霸州 高桥村古音乐为僧传佛教音乐,相传为清康熙年间正定大王庙乐僧广达和尚云游至此所传。音乐会靠家族传承延续至今,自诞生之时起,均以尚姓人为主要乐师。尚家不仅世代精通“点笙”,且谙熟音律古韵,故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桥村音乐流传久远而不变异。高桥村音乐属当地北音乐(称“经”),有别于俗世民众自娱自乐的南音乐(称“会”)。北音乐乐器形制较小,音乐节奏较快,乐手着装也不同于南音乐。高桥村音乐会原有曲谱三册,现仅存一册,收录乐曲47首。古乐较好地保存了原始风貌,并与佛事活动相联系,是研究我国佛教音乐在民间流传变异的重要参考。同时乐曲中蕴含着当地民间音乐的成分,历久相传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 。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O安次 军卢村义和团音乐会始建于明末,是廊坊地区古乐中典型的代表。在抗击八国联军战斗中,军卢村音乐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师们根据需要把一些古曲加工改编成义和团军歌、战歌,当时演奏的乐曲有【巧跳神】、【会跳神】【切八板】【鹅浪子】【琵琶令】【倒提金灯】【扑蚂蚱】【刀兵祭】等。使用的乐器,文场有笙、管、箫、笛、云锣等,武场有大鼓、堂鼓、扁鼓、大钹、大铙等。军卢村音乐会能演奏的曲目据说有很多,但大部分已经失传。乐谱在十年浩劫中被当作四旧烧毁,后经老艺人回忆又整理保存下来的有【燕过南楼】【豆叶黄】等三十余首。作为义和团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音乐团体,军卢村音乐会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会)O文安 里东庄音乐老会源自明朝寺庙音乐,嘉靖年间由本村观音庙主持和尚传授音乐。乐队编制自清朝中后期无固定,乐手在演奏翻调方式上(也称背调),变调基本上不改换乐器,如背调【琵琶令】、背调【辞曹】等。里东庄音乐老会作为我国最完整的古典音乐之一,现存大套曲有【大走马】【四季鹅郎】【青吹山坡羊】、背调【关公辞曹】【玉芙蓉】【哭城】等;小曲有【山东歌】【滴落金钱】【弦子令】【琵琶令】、背调【琵琶令】、背调【弦子令】等。里东庄音乐老会是古老而文明的艺术瑰宝,演奏曲目丰富,套曲完整,乐手技艺精湛,并有较严格的传承方式,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保存至今,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对研究我国古乐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及学术价值。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O安次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源于村中弥陀寺,属僧传佛教音乐。音乐会演奏的曲牌按演奏用途可分为大曲、小曲、出坛曲、对口曲、牌子曲、武乐六大类。在演奏上一般采用正调、背调、皆止调、小工调等,乐手演奏转调时不需要更换乐器。南响口梵呗音乐自古以来都是采用工尺记谱、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代表作品有【张公赶子】【哭皇天】【金字经】【玉芙蓉】【斗鹌鹑】【挂金锁】等几十首传统曲牌。音乐会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保留着其佛教音乐的原汁原味。现会中保存弥陀寺普济和尚为徒孙沙然和尚抄录于民国七年的工尺谱本一册,其曲目之丰富,保存之完整,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当中的一些拜禅、念经、超度等是研究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 冀中笙管乐(胜芳南音乐会)O霸州 胜芳南音乐会为僧传庙堂音乐,自创会以来,历经数百年而变异甚微,少有杂染。在表演方式、演奏内容、使用乐器等方面都有严格定规,鲜有改动。音乐会现能演奏四十余支传统曲牌,如大曲【山坡羊】【关公辞曹】【东游】及众多的中小曲牌。旧时音乐会每年要出庙会演奏,至今依旧参加元宵节期间的当地花会的“摆会”活动。在当地众多音乐会中,其独有的幡旗、角灯、鼓架、茶挑等组成的宏大阵形成为该会的一大特色。胜芳南音乐会的演奏风格大方、稳重,能把同一个曲牌翻七个调进行演奏,高超的演奏技艺,在同类民间乐社里已属罕见。胜芳镇南音乐会演出仪式、阵形及其相关器物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成为佛教音乐在民间的真实遗存,是当地民俗民风的重要研究资料和珍贵遗产。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O固安 小冯村音乐会起源于明洪武年间,是辖区内阵容最大的具有南乐风格的道传民间音乐会社组织。音乐会现存【泣颜回】【琵琶令】等十二支套曲、七支大板曲、三十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据传明朝皇帝曾御赐大锣一块、云锣一架、大镲、大铙各一付、笙两樽及盖有御印的赦旨一枚。至今保存完好的乐器有大明宣德五年造五爪龙大镲一付、铙一付、木斗笙二攒,通过专家鉴定均为明代之物。该会现依旧以工尺谱为记谱方式,并保存有三本手抄工尺谱本。小冯村音乐会演出阵容庞大,气势磅礴,远近闻名。自创建以来一直服务于乡里和各种庙会,深受群众欢迎。音乐会以特有的方式在民间传承、生存,蕴涵着丰富、生动的民俗内容和信息,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O霸州 张庄音乐会源于清乾隆晚期,成立之初会址设在村中关帝庙内,当时村中大多数的成年男性均在会。张庄音乐会所用曲谱为工尺谱,曲牌与周边地区僧传曲谱不尽相同。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牌以三种基本形态存在:套曲、大曲、支曲及小曲、杂曲。会中现存一册清代重抄谱本,共收录145支曲牌和5支残曲,曲牌有【玉宝毒】【琥珀苗儿】【石榴花】【琵琶计】等。乐手能吹奏大引子正调、小引子正调、小凡背调等7种调式。每年逢正月十五放灯、二月十九南海大士寿辰、七月十五放荷灯、九月十五供火神,音乐会都要开坛场演奏。张庄音乐会属原始纯正道传正一派真韵,自立会以来,未受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仍完整保持着原初形质,是研究我国古代民间道教音乐的重要参照和资料。 冀中笙管乐(蔡头村音乐会)O文安 蔡头村音乐会始创于明嘉靖年间,为僧传佛教音乐,会中保存至今的九孔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音乐会由管子领奏,笙、笛子、云锣及打击乐器配合。演奏时,乐手们围长桌而坐,持管者坐在中间;单独演奏打击乐合奏时鼓居中,钹、铙、铛子和小镲分坐在两侧。主要演奏的曲目有【皮皮令】【灯华灰】【八板】【四蛾子】【海马】【辞曹】【思曹】【泣颜回】【乐章】【锦堂月】【山坡羊】(靠凡调)等,其中【乐章】为北乐中少有。古音乐演奏常以服务丧事为主,每逢年初一采用行走吹奏方式上庙敬香。蔡头村音乐会自立会以来,未受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仍完整保持着原初形质,平时服务于乡里民俗,强化当地朴实淳厚民风的同时,凸显了民间宗教音乐的教化功能。 冀中笙管乐(东尖塔音乐会)O广阳 广阳区东尖塔音乐会属僧传佛教音乐,清朝中叶由通州熬硝营慧林法师所传授,传承至今已有七代。乐曲采用工尺谱记法,演奏曲目有三十余首。现存几件清代佛衣、明朝大钹、经书和谱本等。音乐会演奏乐曲雅俗共赏,主奏乐器为管子,文场伴奏乐器有笙、笛、云锣等,武场打击乐器有钹、铙、鼓、镲等。东尖塔音乐会于每年正月初一、十五供驾祭庙,求神降福;七月十五围池塘吹打,放河灯。民国年间,音乐会发展到鼎盛时期,演出开始着佛衣、披袈裟、戴僧帽。乐手们在演奏上变调不改换乐器,音乐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沿用旧曲谱,保持古朴而婉转动听的原有特色,从不演奏乡曲小调。几百年来音乐会还为邻村培养了不少乐手,为传承和弘扬古老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冀中笙管乐(东臧庄音乐会)O大城 东臧庄音乐会始建于1775年,至今约二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该会清末达到了鼎盛时期,文革中被迫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恢复和传承。东臧庄音乐会属于僧传音乐会,采用工尺谱为记谱方式,演奏风格朴实粗犷,优美动听。音乐老会保留曲目丰富、乐谱完整,会中现存六十余首古乐曲牌,由于文革期间的中断造成部分曲牌演奏技艺的遗失。现在会中能熟练演奏的有【赶子】【扫月】【大陶军令】【单背调】【爬山虎】【豆芽黄】等二十余首大小曲牌。东臧庄音乐老会历史久远,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大城县发现的古音乐会中保留曲目最多的音乐老会,同时发现了与其古谱相对应的民间小调的歌词,这对于研究古代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冀中笙管乐(福新村音乐会)O文安 福新村音乐会形成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本村观音菩萨庙和尚所传,属寺庙佛教音乐。演奏时,乐手围长桌而坐,持管者坐在中间。乐器由管子领奏,笙、笛子、云锣及打击乐器配合,单独演奏打击乐合奏时鼓居中,钹、铙及铛子、小镲分坐在鼓手两侧,所演奏的主要有【关公辞曹】【陶军令】【金堂乐】【玉芙蓉】【合四板】【岽合四板】【小海马】【梅花引】【两头尖】、【挂金锁】【赶子】【青吹】【山坡羊】【沽美酒】等大小曲目近百首,打击乐有【大合西钹】【小合西钹】【长三迫】等。现存曲谱一本,完全由老艺人用工尺谱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古音乐会演奏常以丧事为主,每年逢年初一采用行走吹奏方式上庙敬香,其传承方式严格,乐手技艺精湛。 冀中笙管乐(后屯村音乐会)O安次 后屯村音乐会成立于明代,源于京西西游寺,师出广文法师,属佛教寺院音乐,旧时每年正月全体音乐会会员必赴京降香谢师。音乐会演奏乐曲古雅悠扬、朴实粗犷、优美动听,在京南一带享有盛誉。后屯村音乐会平常服务于乡邻的白事,鼎盛时期乐手达二三十名,使用的乐谱为传统的工尺谱,而且有唱念谱与演奏谱之别。音乐会现保留传统曲牌近百余支,有大套曲、大板曲、小曲之分。其中大套曲有【玉芙蓉】【普庵咒】等;大板曲有【刀兵计】【极乐所】等;更多的是小曲儿类,有【会跳神】【豆叶黄】等。该会常用的乐器有笙、管、云锣,以及钹、鼓、铙、镲等。后屯音乐会历史久远、曲目丰富、乐谱完整,对于研究古代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冀中笙管乐(琉璃庄音乐会)O文安 琉璃庄古音乐会约形成于清初期,属道传音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为十三代。传承方式较为严格,特有的音乐曲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主要曲目有【东游】【青吹】【锦堂乐】【讨军令】【大走马】【小走马】【小太平】【小金歌】【玉芙蓉】【背马令】【五子蛾】【六子蛾】【三归赞】【巩板九】【大三宝】等三十多首,打击乐有【大合西钹】【小合西钹】【长三迫】【吵子】等,现存曲谱一本,清初大鼓一面。音乐会完全由老艺人用工尺谱口传心授传承,琉璃庄古音乐曲目丰富,套曲完整,乐手技艺精湛,并有较严格的传承方式。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保存至今,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对研究古乐有很高的价值。 冀中笙管乐(南汉村音乐会)O广阳 南汉村音乐会属僧传佛教音乐,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京寺庙,文革期间会中乐器和其它物品多被毁坏,1985年由村民共同投资重新恢复了南汉村音乐会。保留的曲目有【南北江风】【翠黄花】【十报恩】【一串珠】【归一佛】【三归一】【小黄颜】【黄米穗】等。音乐会现保留两身袈裟,称为千花衣和千佛衣,至今已有300余年(老师傅遗留)的历史。演奏乐器主要有笙、管、唢呐、横笛、龙头二胡、锣、铙、钹和鼓。该音乐会曲调古朴典雅,配以沉稳净心的说唱经文,平时主要为村里的白事服务,如稳灶、参灵、薰香取水、剥方破狱、扬金挂傍、渡桥、辞灶等仪式。音乐会传承至今已有三代人,不论是祭神还是民间丧事,一直不收取酬金,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 冀中笙管乐(西滩里音乐会)O文安 西滩里音乐会形成于明朝末年,由本村观音菩萨庙和尚传授曲谱。演奏时乐手围长桌而坐,管子为领奏乐器,笙、笛子、云锣及打击乐器配合,单独演奏打击乐合奏时鼓居中,钹、铙及铛子、小镲分坐两侧;所演奏的主要曲目有【春秋悲】【功名酒】【尖字小辞曹】【尖字大辞曹】【苦音歌】【小五字调小曲、【下山虎】【合四拍】【刹板】【琵琶令】【四字调小曲】【三公赞】【五子调】【六子调】等二十多首。音乐会主要服务于白事,逢年初一采用行乐方式上庙敬香。会里现存的一套云锣、笙、九孔管,经专家鉴定有三百年的历史。西滩里古音乐乐手技艺精湛,加之有较严格的传承方式,音乐界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列入《中国音乐年鉴》一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