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大濮史录》和《濮祖经》是在贵州发现的两本仡佬古籍,经贵州和北京专家们鉴定后一致认为“该书不但是古籍,而且是研究我国历史,特别是断代史非常有价值的历史书”。 两本古籍中记载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贵州史前“蛮荒”说,以贵州史前先民延续发展过程中的大量的事例,证明了贵州史前文明的辉煌和文化的繁荣。 据《九天大濮史录》和《濮祖经》记载,贵州史前最早的人称为奈人、由奈人发展为莱人(有的写成徕)、卜人、大卜天人、大和人、濮人等。在汉安帝前统称为濮人,后称为“僚”、“仡佬”。 贵州史前人的精神:是“和合”精神。行为规范是:“六和”即团结、忍让、宽容、诚和、善处、礼敬。先民们认为只要遵循“和合”,始终保持以和为贵、和平、和处、和谐、谦和,祥和的态度,相互间团结、忍让、宽容、诚和、善处、礼敬就“顺”。他们相信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部落,只要大家遵循“和”与“合”,就能顺,“顺则强、强则万事升腾”。因此,贵州史前无论是大头人部落时期,还是汪芒、大元、普、牂牁、夜郎等“孤”(国的意思),其法律只有“和合”两个字。 ■奈人时期 奈时期最初的“头人”名“母符”,又称“符母”。母符,实为符母,又称为“大符”,这里的大符指的是能生育的女性,也就是说:符母是女性最高首领的总称。大符的主要任务是养儿育女,教人觅食。 男性取代母性群体的第一个男性头人叫“羿”。相传羿时代是贵州史前先民生存发展的转折点,因为,在他统领的时代发现了火。 贵州史前人是在吓唬野兽中因石打石发出火光而得火,因此,称为“击石取火”。在贵州,人们把能打击出火的石头称为“火石子”,引火的草叫“火草”。1981年以前,贵州不少地区还有人击石取火抽烟。火的出现,特别是火运用的不断升级推进和加速了贵州史前人向最高层次发展。在“立规婚配”小家利益产生的“私”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团体分化。也是这一分化产生了竟争,在竟争生存的需要中产生了发明和创造,在生存竟争的不断发明创造中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火”就没有今天。 ■徕人时期 徕人是由奈人演变过来的,贵州史前的徕人时期,应该说是文明发展的初级期,在这一期间,徕人们在生存的需要和劳动过程中,逐渐发明和创立了和聚、共力、均食、敬老、抚幼、扶弱、禁恶的“七规”,在七规的作用下产生了“立规婚配”和“家”以及“和合”理念,行成了团体的,个人的行为遵守规范。发明创造了让人害怕自觉遵守的行为道德“巫”和“术”,从而维护了人类发展的井然有序,奠定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中发现了发酵技术,并得到提升。发酵技术的出现,不但是当时的人能以此为诱饵轻易获得食物的法,更为主要的是这一发现产生的“酒”为后来贵州史前社会发展创造了财富之源。 酒,最早的名字叫“香水”后来又叫“捞糟”、“枸酱”、最后才叫“酒”。酒,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他叫酒,又世代酿造枸酱,濮王念他酿造有功,而把枸酱命名为“酒”。白酒是用烧炼水银技术过化而成,所以叫火酒。 ■卜人时期 “徕”改为“卜”,是时任大头人防风的创意,卜的含意是顶天立地,也暗示他们是从天上下来的,是天之子。 卜人时期可以说是贵州史前先民最具智慧的时期,也是先民发展方式中最具意义,最有影响力的时代,分别为大扩张、大发明、大创造、大影响的时代。 大头人防风,强令懂巫术的部落头人带着自已的部落各自为依,四散寻找自已的安身之地以方便行猎觅食,史称小扩张。潜祖继任大头人后的扩张称为大扩张。说在潜祖的推动下,各巫统头人带着卜众,按不同的方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圈地运动”,所以《九天大濮史录》和《濮祖经》中有大海、平原、江河、大山均由卜人占有的记述。 稻种和茶是卜人时期发现的,彝族《西南彝志选》记述濮人武濮所发现稻种中说:“往东来的濮,从事种谷物,种谷谷成熟,有糯谷粘谷……”《史记》中的“耕田”就是稻作的意思。彝族称仡佬为“水稻濮”即是“水稻仡佬”的意思,又有人称仡佬为“水稻民族”,总之把“稻”与仡佬连称。 贵州史前的“潜祖”和“内古”时期是人才倍出的大发明时期,不但驯养了野兽而且还规范和创造了结绳记事、数符、刻符、画符、文字,以及发现了碗、坛、罐、朱砂、茶、铁、铜、食盐、木伐、乐器、制衣、造房、识药草,兴换市(市场)、制礼仪、修使道、通往来等。可以说卜人时期是贵州先民发明创造,开经济贸易市场先河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 ■大卜天人时期 “子和”为大头人时代是“禹”建立夏朝时期。《濮祖经》中说:禹建“夏”,子和前往庆贺,禹王认为子和愿归附于他,便封子和为卜王。子和不愿接受禹王的封赐,自封为“大卜天头人”,卜人自此称自己的为“大卜天人”。 此时的贵州史前先民把巫术发展到了顶峰,凡事“巫定”,以巫服人、以巫管理族群,把巫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方便管理,将大卜人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巫统管理体系,“南置巫统,上百部落,北立巫统,部落纷繁,九天大猿,总统群巫,采砂农耕,强和训民,交好夏启,帮扶少康,夏视卜人,天子神人,酒茶朱砂,盐铁铜药,以为神物,得之为祥”。夏王朝的夏启是继禹后的夏王,少康是启之后的夏王,由此看出贵州先民大卜天时代因巫的作用,天之子身份的强化,已大大地提高了贵州史前人的神秘地位。 ■大和时期 大和时代是贵州先民较为强盛的时代。贵州先民大头人“大元”在“八大巫”头人的支持下,于夏王朝孔甲为王时,在九天母石召集各方部落头人以“九天和训”,汇商建国。定国号为“大元”,以九天母石为大元国国都,也就是贵州先民所说的“孤坻”。 大元建国后,朱砂、水银、酒、茶等独有资源的大量生产和市场占有,大大地提高了大和人在各诸侯国的位次。尽管如此,大元国并不拥富骄傲,仍然尊守“七规”讲“和训”。内结“部落百头”,外交邦国,经商足迹遍布各诸侯国,在“资源控制”的经济发展中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 ■濮人时期 商汤初年,大元国八大巫系邀集众头人齐聚大猿山九天母石共同商议改大和为“濮”,理由是居于河边的“大和人”,有天赐的吉祥朱砂,水银、茶、酒、盐、铁、铜、焰火等。 贵州先民为什么要将大和改为濮?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能适应新社会新经济的发展。因为“濮”是“百宝”的总称。叫“濮”给人的信号是“拥有百宝”,也暗示“濮”人是“百宝之王”。大和改为濮的目的,我们理解为是以自然身份的广告效力,进入市场经济。 贵州史前濮人时期建立了大元、普、牂牁、夜郎等国达两千多年。在劳动中,发现和利用了大量的“潜资源”。在潜资源转换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智慧,如驯牛耕地,发明兑币,统一文字,烧土为“复”,宣庆称之为“瓦”等,让人振憾。把朱砂、盐、茶、酒、漆、铁、铜培养成了自己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用以联络各方感情和强国富民的宝贝,并利用这些宝贝交好各国,广开换市(市场),从而富甲天下。 ■僚人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濮人逐渐以“僚”人的称谓出现。《濮祖经》载:濮人熊当为王时,曾以文物进贡等方式交好汉帝,以换取濮人的安宁。当时汉安帝年幼,邓后临政,濮人所纳的贡品,均交与邓后接收,安帝非常不满。待汉安帝长大成人后,便污濮叛逆,并捕濮贡使,通过严刑拷问,逼其供认有谋反之心。但濮使始终没有供认,安帝无奈,便押濮游市,邓太后知濮含冤,释放濮使,汉安帝怀恨,呼濮为僚,认为老也不济,意在辱濮。太后还政后,汉安帝又数侵伐濮,曰僚为抚,称濮棒击,濮王无奈,为保濮安,便去濮称僚。 贵州史前的僚人前期为打压受制期,中后期是较为稳定的发展期,此时的“德化”、“务本”(学校)之所僚地随处可见。 ■仡佬时期 仡佬的正式称谓是骆旭为僚王时,唐王封赐的。说骆旭高大悍勇,力能举重鼎。他被选为僚王后,在上任的路上碰到胡敌追杀唐将,骆旭放过唐将,红脸举刀冲入胡群斩兵夺将。胡敌落荒逃走,唐将得救。 这个被救唐将叫李敬玄,是唐朝的大官,视骆旭为救命恩人。他回到朝中将骆旭救助杀敌面呈唐王,唐王见他是僚王,不请相助,顿时高兴赞美不已,称僚为仡,名为仡佬,意为强壮勇敢。并立下“和规”,唐不犯僚。 从李敬玄带兵打仗败退被骆旭救,唐高宗称僚为仡佬的时间有可能是唐高宗乾封和总章时期。 从《九天大濮》和《濮祖经》所记载的贵州史前人的称谓变化历史可看出,从原始社会到夏王朝早期为贵州史前先民濮人的发展期,夏王朝中晚期到商朝是贵州史前濮人的稳定发展期,周王朝初、中时期和秦时为贵州史前濮系民族鼎盛时期,汉是贵州史前濮人发展的坎坷期,从东汉安帝时起,贵州史前濮人的称呼就被统制者强化为“僚”,魏晋以后,濮被“僚”代替,唐高宗称仡佬。这些发展历史充分说明贵州史前的辉煌和灿烂的光辉。有力地证明,贵州史前的贵州,决不是蛮荒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