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过大年 在鄂伦春人的过年习俗中,大年初一清早,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也就是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祭祀之后,按辈份次序入座就餐。席间,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太阳出来之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到各家互相拜年。喜过大年 在鄂伦春人的过年习俗中,大年初一清早,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也就是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祭祀之后,按辈份次序入座就餐。席间,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太阳出来之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到各家互相拜年。 初二开始,猎民们开始互相串门游玩,互相问候,在一起娱乐。过年期间,每一家都设有一个“靶场”,去谁家都可以射箭、打枪;青少年则举行赛马、滑雪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其中,歌舞尤为鄂伦春人喜爱,舞蹈中有模仿飞禽走兽的,也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和妇女采集劳动的动作,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的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 鄂伦春人认为初五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初六开始,猎民们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到正月十五时再聚众欢饮一次,春节辞旧迎新的活动就完整结束了。 年轻人应有的担当 1958年,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跃下马,放下枪,躬耕沃野。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鄂伦春族人民也过上了红火的新生活。不仅过年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日常生活也是衣食无忧,家家户户还搬入了猎民新村。鄂伦春青年何磊告诉记者:“就拿我小时候过年作比较吧,我们小的时候像水果呀、糖果呀、衣服呀、鞋呀、裤子呀,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但是现在的孩子来说,太幸福了!不用说过年吧,就日常生活当中,应有尽有。而且每个家庭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住的平房,现在也都住进了楼房;家里条件好的都有了轿车。现在过年不光是在家过,条件好的,还出去旅游。” 随着时代变迁,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如何在当下及未来传承下去呢?对于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何磊也有他的想法。 何磊说:“经常听老人讲以前的故事,我们也很有兴趣听。我觉得作为新一代的鄂伦春青年人,对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应该更多地、主动地去了解,也有责任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猎民们走进了黑土地,学会了种养殖技术,还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收获了粮食,也收获了更多的希望。猎民的心态变了,目标高了,日子富裕了。对于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如何有效地传承下去,我个人认为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有帮助,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和工作当中,要与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相结合,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使传统文化在社会的认知度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