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青海班玛:探访青藏高原藏族碉楼群落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方被原始森林覆盖的“秘境”。在这里,坐落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族碉楼群。刚进村,就见一座座碉楼面朝河谷,向阳而立,青苔满墙,木门斑驳。
    
    碉楼
    翻过雪山,踏过草原,穿过峡谷,渡过激流,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方被原始森林覆盖的“秘境”。在这里,坐落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族碉楼群。
    6月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藏族碉楼最为集中的班前村。刚进村,就见一座座碉楼面朝河谷,向阳而立,青苔满墙,木门斑驳。
    班玛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郭海民告诉记者,班玛藏族碉楼,分为石碉、木碉、混合碉三种,其中石碉最有特色。外墙全用石片砌成,按照类似榫卯的结构,大小相扣、横竖交错,使墙体受力均匀,不易裂缝、倾斜。
    轻轻推门进入位于村口的一座碉楼,过道漆黑幽长。郭海民说,过去,碉楼一层主要用于圈养牲畜,因此修建得比另外两层稍高一些。三层碉楼间用木梯相连,由于岁月侵蚀,已难见本色。
    
    碉楼
    碉楼二层是主人的起居室,藏式雕花家具上精致的图案,与碉楼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房间中飘散着酥油的清香。三层则是个小小的经堂,佛像前酥油灯微暗的光,让人感觉恍若隔世。
    “孩子们现在都在县城上班,也经常说要接我们到县城去住。但我们老两口还是喜欢住在老房子里,总觉得在这里生活,心里很踏实。”62岁的女主人央金卓玛笑道。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君奇介绍,班玛藏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等村,其中仅班前村内就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攀上屋顶,眼前豁然开朗。河流缓缓地从山谷间流过,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对岸的大山脚下是一块块农田,山顶则被成片的原始森林覆盖,在阳光照耀下,森林中雾气升腾,甚至可以看到云雾的阴影在地面上缓缓移动。农田间、密林中,一座座碉楼依山而建,犹如传说中天上的穹庐。
    据郭海民介绍,20世纪之前,班玛曾经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贸易通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从其县府所在地赛来塘到西藏的商路,历史上曾被称为“赛西古道”。来往的商贾,在为班玛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将四川、甘肃、西藏多地藏、汉、彝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带到这里,使班玛碉楼既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
    “这也是青藏高原上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一个例证。”郭海民说。
    张君奇告诉记者,碉楼在建造时,很少吊线、绘图,墙面能做到无缝、平整、光滑,主要靠工匠的经验。“因此班玛藏族碉楼,在藏族建筑、民俗研究中,有很高的价值。”
    
    碉楼
    据班玛县县长夏吾杰介绍,2011年,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14年公布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班前村名列其中。
    墙壁长满青苔,柱石坚固依旧,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崇山峻岭中,一座座沉淀着历史的藏族碉楼,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讲述着茶马古道上昔日的马蹄声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