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老的民间灯彩艺术 吉安鲤鱼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 佚名 参加讨论

    
    吉安鲤鱼灯,又名“五鲤跳龙门”,是吉安县固江镇一种古老的民间灯彩艺术。
    有学者对“鲤鱼灯”的历史作了考证,认为其起源可上朔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代的“鱼族图腾舞”。据《吉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一批赣南移民沿赣江进入泸水河,分别在吉安县、安福县境内的泸水两岸定居下来,先后建立了数十个“棚下村”。固江镇棚下村就是其一。
    鲤鱼灯道具为鳌鱼灯1盏、虾公灯1盏、金丝鲤灯5盏、大红锦鲤数盏,分别与“龙女化鲤”传说中的七位龙女和众丫鬟对应。鳌鱼灯由竹篾片、铁丝、白纱布及木灯等制成,金丝鲤灯做法同鳌鱼灯,十只红色鲤鱼灯贴红色鳞片,五只金丝鲤鱼灯金色、红色鳞片各半,鱼头和鱼尾与身体间连结活络,舞时可稍摆动。虾灯尾部有弹性,可摆动、弯曲。骨架外绷一层青绿色薄纱或乔其纱,镶金纸边。虾须缠青绿皱纹纸。虾眼用小电珠。
    鲤鱼灯是一种表演性的民间灯彩舞蹈。由一只威武雄壮的鳌鱼作为龙头,一只活泼调皮的青虾为尾,五只金丝鲤、四只(或十只)红鲤居中,共十一只(或十七只)灯彩组成。每年正月初三晚,在泸水河边举行出灯仪式,艺人们持灯、禁声、依序一字排开立于河滩,然后鸣炮、燃香烛插于岸边,司仪高声朗诵八句祝词,意为祈祷来年鱼虾满舱、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等。随后,鼓乐鞭炮齐鸣,以鳌鱼为头,依次于河水表面掠过,称为“请水”,然后进行表演。
    传统表演形式总共有16个花节,最多能表演15分钟,环环紧扣、流畅连贯、一气呵成的四个不同章节和一个小尾声。第一章节为“鱼群出游”,包括“鳌鱼巡场”“鲤鱼出洞”两个花节。第二章节为“穿花戏耍”,包括单扎篾搭、双扎篾搭、斜扎篾搭、双斜篾搭、飘带、五盏球、寻食、劈柴、上水翻潭等九个花节。“扎篾搭”是鱼灯在队伍(单排、双排、斜排)中分单数和复数上下、左右穿梭。“飘带”则是鱼灯斜立成飘带样的长圆形往复行进。“五盏球”是每三只鱼灯为一组,成五组作圆球形的旋转。“寻食”即鱼灯头朝下的舞动,擂花寻食。“劈柴”是每三只鱼灯为一组,一高二低,高者居中以头下劈。“上水翻潭”即成两列纵队,鱼灯由下而上作长圆形的行进,模仿鱼从深潭底向上翻跃。第三章节为“勇跳龙门”,包括“穿龙门”、“积塔”、“跳龙门”三个花节。以鳌鱼和青虾列于左右成门状,鲤鱼列队于龙门中成形穿梭,表现鲤鱼聚集在龙门边,试图跳过龙门。“积塔”是以鳌鱼居中,其余绕鳌鱼围成宝塔形,表现鱼类团结在一起,积蓄力量,以求一搏的内涵。然后,鳌鱼居中,青虾和一鲤鱼分列左右,设置龙门状,其余鲤鱼排二列斜队交叉跃过龙门。第四章节为“欢庆胜利”,包括“团龙”、“咬尾”两个花节。“团龙”是以鳌鱼居中,其余围绕中心,前低后高作斜圆形的转圈。“咬尾巴”贯穿于许多花节之中。最后是小尾声“鱼群化龙退场”。
    鲤鱼灯一般用民间吹打乐大锣、大鼓、小堂鼓、水钗、小锣、汉锣和唢呐来伴奏。所选曲牌,是吉安民间流行最广的《大武队》《双如意》《风入松》《得胜令》《急急高》等套曲中的段子。
    传统鲤鱼灯表演主要是为庆贺佳节或为同乡聚会助兴。新中国成立后,鲤鱼灯一度中断演出十年。后经刘南亮等人挖掘、整理和抢救,鲤鱼灯重获生机。五六十年代多次在省内外演出,并曾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当时的中央文工团还将鲤鱼灯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1984年,鲤鱼灯被拍成电影,辑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江南索密》,在海外放映。2010年春节期间,吉安鲤鱼灯应邀到澳门街头进行展演,新节目《神鱼赐福》,受到澳门民众的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