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降生,民间俗称之为“添喜”,还有称之为“临盆”、“落地”。古代民间生育,大多在家临盆,由“接生婆”到家中接生。接生时,需叱退杂人,同时要打开所有房门、橱门的锁,此寓“松关”,祈愿降生顺利。由于没有助产技术及设备,所以遇上难产,唯有烧香磕头,束手待毙,别无他法。 古代中国进入宗法社会后,人们就特别重视传宗接代。新生婴儿由于性别的不同,当他们一来到世间,欢迎他们的却是两种并不相同的眼光。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谈及“妇女的从属地位”时,曾引用了《诗经.小雅.斯干》中的两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故后人称生男生女为“弄璋弄瓦”。璋即圭璋,是一种宝玉,为春秋时功臣朝见王侯时所执,使男婴弄璋,是希望他长大后做官。瓦是古代妇女纺织时用的纺锤,让女婴弄瓦,有从小就培养她勤于纺织的寓意。先秦时期还有习俗: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女孩,则在门右挂一块手帕,象征女子的阴柔之德。福建泉州旧时生男要马上到祖祠去燃放鞭炮,有的甚至鸣火铳,以示向祖先报喜。在家门口或庭院则摔“土结”(一种建筑用的泥土坯块),意在祈求日后幼儿好养育,长大有胆略。生女则缺乏如此热烈气氛,而且所送礼品也有别,亲友一般仅送鸡蛋,不送线面,以免有连续不断生女之嫌。有的地方在清代甚至还有溺女婴之陋习。山西民间将生男称为“大喜”,也称“弄璋之喜”;生女称为“小喜”,也称“弄瓦之喜”,有些人家生男后,往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喜”挂于门楣上,以向外传递信息,光耀门庭。山东青岛地区在孕妇平安分娩后,家里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挑红”,就是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告示乡邻孩子已经平安降生了。莱西等地还要在屋门上挂一桃枝,桃枝上用红线系着葱、枣和栗子,寓意孩子将来聪(葱)明,早(枣)日成家立(栗)业。“挑红”实际起着报喜的作用,乡邻们见到“挑红”后,即主动到产妇家贺喜,俗称“看欢喜”、“送汤米”,礼品多为鸡蛋和红糖。 孩子出生后对胎衣的处理也有习俗规定。如湖南长沙的习俗是,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世传送胞衣时不能回头,否则倒奶。而按照山西太原郊区民间的习俗,胎衣要寻找一个比较辟静的地方埋掉,不能乱扔,更不能让动物吃掉。在分娩时的脐带剪断之后,在旧时卫生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民间往往弄些羊羔粪塞在肚脐上。同时,还往往给产妇喝少许童子尿和几剂由中药配制的生化汤。 婴儿出生后,要派人向产妇娘家“报生”,娘家要再次送来鸡蛋、线面、鸡等礼品,以示庆贺,并让产妇补养身体。报喜之人根据各地的习俗不同也有不同,一般是由产妇的丈夫、新生儿的父亲亲自去报喜,随身携带的礼品则各有特点。在安徽徽州,婴儿顺利落地后,男家要备水酒、红蛋送外婆家报喜。黄酒满壶,壶嘴朝前为男,壶柄朝前为女,一看便知。亲族中每户,分送鸭蛋四个或八个、十二个,许双不许单,折半时也必须是双数。黟县的习俗是生女儿则默不作声,生男孩,常点放鞭炮,焚香祭祖,并染红鸡蛋,填写红单,由男人送至岳家报喜,接受亲戚和邻居的祝贺。湖南的习俗是由婴儿之父带一只大雄鸡、一壶酒和一篮鸡蛋去岳母家报喜。如生男,则在壶嘴插朵红花,如生女,则在壶身贴一“喜”字。岳家立即备宴,招待女婿和乡邻。长沙的习俗是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广东客家地区生男则送黄酒两瓶,大公鸡一只,生女则送红鸡蛋7个,母鸡一只,外婆舅妗见到礼物便知生下是男的还是女的,回赠的礼物称“开生”。山东蓬莱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邹县生男孩报喜用一本书,生女孩报喜用一朵花。山西高平的习俗是生了小孩的当天,女婿要到岳父家报喜。一般都要坐车,左手抱喜锅。喜锅里放着桃枝艾叶;右手托鸡,生男用大红公鸡,生女用有色母鸡;鸡腿上系一小条红布。而江苏无锡旧法除向娘家报生外,还在第二天给婴儿服三黄汤(用大黄、黄连、黄芪煎汤),用以泻瘀积、祛肠热、清胎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