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琴曲《普安咒》曲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古琴曲《普庵咒》,又名《普安咒》或《释谈章》,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公元1592)。据明代《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斯曲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也。」古代曾有普庵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全曲分:佛头、起咒、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佛尾六部分。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颇有庄严肃穆之感。 
    普庵禅师(1115~1169),为南宋偏安时期的杰出僧人,黄龙法忠禅师之法嗣,是禅宗临济法脉第十三代祖师。师二十七岁落发,禅定之余,阅读《华严经》论,一日大悟,亲契华严境界。尔后慕名而求访者甚众,师随宜说法,普度有缘,或「书偈」,或「折草治病」,或「伐怪木」、「祈雨」、「毁淫祠」、「袪灾除病」之灵验甚多。普庵禅师精于梵文,曾以梵文拼音为咒,人称之为《普庵咒》。因其具有「普安十方,安定丛林」的神力,逢朔望必诵于寺院。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600)株宏禅师将之编入《诸经日诵》。清道光初刻印《禅门日诵》亦有刊载。 《普庵咒》的结构严谨,易于记诵。流畅的音声,规整的节奏,不但人声诵唱动听,也使它较易于纳入曲艺器乐之中。
    《普庵咒》之谱于琴上非常普遍,从明朝万历至民初共有四十多部古琴谱集刊载。由于有些琴谱或题为《释谈章》,或题为《普庵咒》,而谱式也各有差异。大部分琴谱集的《释谈章》或《普庵咒》皆源于普庵禅师咒语,是能伴配辞咒的琴歌。在近四百年的传习过程中,由历代琴人或加工,或缩减,或变奏,因而演变成今日三种普庵咒琴曲:可配以辞咒诵唱的二十一段《释谈章》;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相传这一神咒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常予持诵可「普安十方」、「安定丛林」、「驱除虫蚁」、「蚊蚋不生」。 佛教讲经说法,以法语渡迷津。持颂咒语即真言,其声波向外可通达佛菩萨,向内丹田发动气脉共振可延年益寿。
    宇宙能源有共通频率,声音有共通音波,能接上这共通的频率与音波,可发无量光,可超越时空互通讯息。无始以来,佛菩萨传授的真言咒语,能以心印心,就在于能接通电波。这是现代人的一种解说。 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节奏平稳,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除首段的引起之外,每段的后半段都出现了完全相同的曲调,听起来回环反复连绵不绝。
    《天琴阁琴谱》说: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虽然没有了念诵的咒音,但是我们聆听之时,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安定的力量,曲调既祥和又庄严,似「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令人心静如水,有一种化戾气为柔和的慈悲。
    佛教音乐所特有的宗教气氛,古雅、清净、庄严、肃穆,曲调优美且深沉,能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情感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诚如《醒心琴谱》所言:其音节清静平和,自然安稳,为静虑涤心之妙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