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为而治”的思想主要导源于老子。老子认为,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51章),生成万物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自傲,任物成长而不主宰。老子进而主张,"道"是自然无为的,却成就了仪态万方的宇宙万物;人也应效法"道"之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64章),顺从自然规律,不可任性妄为;具体到社会管理中,也应努力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水平,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48章)。只有善于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无为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就连主张弘毅进取、刚健有为的儒家,也有鲜明的无为主张。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他认为,天连一句话都不说,而成就了天下万物,人也应效法天的这种无为境界。《孟子·公孙丑上》说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中庸》中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至人也”,也同样是把无为而无不为看做政治管理及人生的最高境界。 与老子、孔子、孟子等一样,《周易》也主张无为是最高境界。《易传·系辞下》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乾》、《坤》是居于首位的两卦,“乾”象征天,"坤"象征地,天地无为,任物自然,而天下欣欣向荣,万物顺利发展。黄帝、尧、舜效法天地的无为而治,“垂衣裳而天下治”,遂使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易传·说卦》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是八卦或六十四卦之一,象征太阳、光明、南方,圣人稳居高位,无为而治"南面而听天下",如同太阳普照万物,宇宙一片光明,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无为思想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管理中,面临环境纷繁复杂,变幻无穷,各种环节千头万绪,琐事更是不计其数,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把握全局,有所不为,无为而治,而是事必躬亲,大权独揽,那就难免陷入繁杂琐事而不可自拔,使自己累死累活,疲于奔命,最后却是出力不讨好,把事情搞糟。 我国领导人提出,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我国现代社会政治管理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的应用。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有所为;因些,有所不为是实现有所为的必要选择,无为实质上是有为的最高境界,它须以有为为坚实后盾和最高目标。 在经济管理领域,目前世界通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长与总经理分权的企业制度,也可以看做是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前述福特公司在1930年左右的衰败即与其总裁亨利·福特大权独揽的家长制作风有很大关系。美国经济竞争力高居世界第一的一大原因,是许多企业成立"小组",下放权力,企业最高管理人员便可以摆脱琐事,对全局大事进行有效操纵。 可见,"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无不为"等中国古代的无为思想,在现代仍有用武之地,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 道家学说认为,在社会管理中,"无为而治"乃是最为理想的境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化境。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说,由于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非常清闲,并没有太多作为,但是他所管理的组织却井然有序,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