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的雏形,源自古代先民聚居点的选址,当时并无“风水”一说,是先民们在与残酷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逐渐懂得了必须选择安全、健康、便于生活,又有利于生产的生活环境。 考古发现,无论半坡时期的部落,还是殷商时期的城邑,都是建在周围有山脉环抱的“背山面水”之处,而且大多数房屋均坐北朝南,便于采光。风水学的“宅外形法”自此而产生。 载于《四库全书》的《葬书》对“风水”的诠释是:“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并解释说:“高垅之地,天阴自上而降,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风适当,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其城廓密固,使气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阳自下而升,生气沉潜,不畏风吹,??出在旷野,虽八面无蔽,己自不觉,或遇穴晴日朗,其温和之气自若,故不以宽旷为嫌,但取横水之有止,使气之不行也。”其意是指,高垅之地,靠环境形势来“藏风”;平旷之地,靠河流来“聚气”,其目的,是为了抵御风寒,不使人“成疾”。 很明显,寻找一个良好的居住小环境,是风水学最初的动因,而其所言的“吉、凶”,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环境观。后来风水学用“藏风”“聚气”等术语,来表达这种追求理想生态环境的内涵。至于一些“风水师”出于种种目的,把“聚气”和人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并揉入巫术等神秘色彩等等,则已远远偏离这一初衷。因此,不论风水学有多少应该批判之处,但不能否认风水学这一合理的内核。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面对工业社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危机,现代人开始反思,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是历史的必然。不论当今的“环境科学”如何希望与风水学“划清界限”,但双方的最终“指向”,即选择或营造一种最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都是如此的一致。 “宅外形法”,又称“阳宅相法”,其内容包含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住宅的内外形态及确定建造时间的方法等等。 建筑外部环境或称“形法”论吉、凶,比较早和比较系统的,是出自《阳宅十书》,其中有近百幅关于宅外形法的图形。按古籍和现代风水师的演绎,宅外形法规则多达百项左右。 考察现代房产开发,风水学中论吉、论凶的重要原则,已经被开发商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当代开发商和设计企业对住宅开发的环境理念,不少都能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找到相应的论述。经了解,有些是他们研究过一些有关风水的书籍,有些是得到国内或港台地区风水师的指点,有些则是从“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出发,经过对中国传统建筑选址、景观构建的比较研究,创造出了一批比较理想的居住区。 现将一些风水手法作一些简要介绍,供相关人士选择基地或住房时参考。 第一,寻求“龙脉”。环境选址的寻找过程,风水的术语叫“辨形”。“辨形”就是寻找“龙脉”,即自然山水的会聚围合场所。从微观上看,尤其在市井之地如何寻找“龙脉”,风水界也有自己的说法。如《阳宅集成》称:“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屋连脊是真龙”;《阳宅会心集》称:“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从这些观点出发,市中心成熟商业街就成为“真龙”;现代的快速轨道交通也成为引气的“龙”。从现实情况看也是如此,临近商业中心的地块炙手可热,房价高得平民百姓不敢问津。临近轨道交通线的房价也要远远高出其他比较偏离的地区,哪怕其相离只在数百米至千米之间。从实际意义上说,这就是交通问题。古代居住点临江靠河,是因为生活方便,出行则有舟楫之利,与现代人把交通便利作为选择楼盘最重要的条件异曲同工。 第二,得水为上。但街道毕竟与真正的“水”有本质的区别,从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出发,人的本性是“亲水”的。《葬书》也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龙经》则认为:“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山管人丁水管财”,“财源茂盛达三江”等等,都是“水”对经济生活影响的写照。有山有水,始终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已经从有房住,发展到开始关注周边的环境,窗外的景观。 一般来说,能居住在水边,即是得“水龙”之气,是风水宝地了,但尚有几项须注意之处: 第一:河水要清。《博山篇论水》说:“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气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锼,不足论”,风水学早就认为,水质差的河边是不适宜居住的,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第二:水宜蜿蜒静缓,不宜浩荡。“水抱有情为吉,直去无收为凶”。大江东去,虽能激扬意气,但也容易使人内心难以平静;而小桥流水,则有怡情静心之功,这与中国古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氛围是一致的。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居住环境周围的声、光刺激大小,对人的睡眠关系甚大。 第三:取河道(或道路)转弯的环抱处为好。《堪舆泄密》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因为河流的“反弓”处,堤岸易受到冲刷,在此处不利建房。这一点,已经被现代水文学证明是有科学依据的。关于河流的“环抱”处为人们所重视。从《徽州府志》中所载的州县地形图看,其选址均在河道的环抱处。如不能得到水的环抱之处,能够有道路的环抱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风水上称此为“腰带水”。现代房产开发,已经摒弃了“见缝插针”的做法,大都根据道路的规划,来开发整个地块,所开发的楼盘基本都在道路的环抱之中。住宅前面横有河流或道路,风水上称之为“玉带水”,《阳宅十书》有诗:“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入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庭”。从江南一些知名古镇看,不少名门望族的住宅都临河而建。如果住宅的左面是河,右边是道路,则更理想了。《阳宅十书》诗称:“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因何富贵一齐至,右有白虎左青龙。”这样的格局都是好局。 第四:藏风聚气。藏风聚气,是对“风水宝地”的基本看法。古代的城镇、村落,一般都选择在背山面水之处,三面有山环抱,一面对水,以形成“宛委自复,回环重复,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这样生气盎然的小环境。过去五十至八十年代所建的“工人新村”,以及房产早期开发的一些楼盘规划,采用“井”字形结构,追求道路横平竖直,四周通透。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粗犷的规划设计了。近年来所开发的楼盘,不少都在“藏风聚气”上下功夫:楼盘外部,大都利用自身的建筑,或邻近的建筑,形成一种“围合”或半围合的态势。楼盘内部布局则用道路、人工造景,尽可能给人以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林木茂盛的感觉。由于居住点的“围合”,“全封闭”管理相应产生。这与古人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满足“防御“心态(现代则为“安全”的心理)是不谋而合的。“第五:坐实朝空。“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这是风水学鉴定“风水宝地”的基本模式。这主要是指住宅宜后有“靠山”,前有开阔的“明堂”。住宅前面不宜压仰局促,视野宜开阔,景色优美,这也是当代环境心理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两者相当的吻合。如果平原地区无山,“坐实”难以实现,开发商们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变通,如视已经建成的高楼为“山”,背靠高楼进行住宅开发,这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块的房产开发。而在大片空地的情况下,一些楼盘在规划中着意把最后的一排房子设计得最高,前面房子的高度逐排下降,形成梯次,互为“靠山”。如西班牙名园。品字形布局的楼盘,则是三足鼎立,互为依靠。《阳宅十书》有诗:“此处家宅品字样,读书作馆起家庄,人丁财旺皆大吉,贵子声名入帝乡。”“朝空”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其手法更是多样化。一是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或营造新的自然资源,使住宅建筑能够面对大片绿地或水面,即是现今的所谓“景观房”。如利用原有公园绿地,在其周边开发房产。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干脆大手笔营建一方绿地,绿地当中有大片水面,其四周的土地房产价值立即升温,“黄兴绿地”、“大宁绿地”等,即是典型的例子。三是不少房产开发商在自己的地块中花费大代价、大力气来营造绿地和水面空间。众所周知的如“汤臣”利用高尔夫球场所制造的绿色大空间;“九溪十八岛”开挖出大面积的人工湖,所形成的湖景岛景。而在一个组团住宅群中,营造一块“中心绿地”、人工湖,环绕其四周建房,或建瀑布、喷水池等,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做法。四是回归自然。房地产界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自然景观有着人造景观不可替代的优势,有真山真水的地方,才是能使房产价值最大化的“风水宝地”。但需要指出的是,住宅前面太空旷,一望无际也不利心理健康。别墅,尤其是海边别墅,依山面水,是“坐实朝空”了,但前面太空,视线没有落脚点,有过于疏远空旷的感觉,长期住此,在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惆怅的不良因素。这也是海边别墅只能短暂度假居住,不可久居的道理。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房产开发已经进入建筑文化时代,“风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