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清华教授谈中国传统礼仪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中国礼仪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清华教授谈中国传统礼仪
    管子云:“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可如今,我们在基本达到了“仓禀实”、“衣食足”但有没有达到“知礼仪”、“知荣辱”呢?
    借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前来为“全国第二届公务接待培训班”讲座之际,作者就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以及接待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好礼仪文化等方面对他进行了专访。
    曾几何时,有关西方礼仪及商务礼仪的讲座铺天盖地、热火朝天,人们一味地追求和效仿.却把中国传统礼仪逼得几乎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我们丢掉了什么?
    近几年,韩剧大获人心。大家在议论剧情之余,无不为韩剧中所体现的韩国礼仪文化而赞叹。殊不知,其中大多是人家跟我们中国学习过去的。我们民族的文化在异国他乡得到继承和发展,而我们自己却丢得支离破碎了。记得有位韩国朋友说:“奇怪了,你们中国学生上课怎么都不起立跟老师问好,下课也不起立跟老师说再见呢?你们在课余时间遇见了老师怎么只是简单地点点头,而不是毕恭毕敬地鞠躬呢?见到了学长,怎么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呢?这要是在我们韩刚,一定要挨骂了!”汗颜哪,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礼仪,反倒成了人家质疑我们的利刃。
    曾几何时,有关西方礼仪及商务礼仪的讲座铺天盖地、热火划天,人们一味地追求和效仿,把中国传统礼仪逼得都没有立脚的地方了,在这个人人都说“ABC”、吃饭就是“肯得基”、过节必过“圣诞节”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难道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礼仪文化在“一体化”面前就要“丧邦失地”了吗?在“一体化”面前就无能为力到只能抛弃“国粹”了吗?
    我们丢弃的实在是太多,文化、礼仪以至建筑,看看我们周遭被破坏的古建筑有多少,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古建筑正在被学得不伦不类的西方建筑所取代,所有城市几乎都是同一个面目,早就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秀美;而反观只有两二三百年历史的美国,却举目尽是受到保护的英殖民时期的近代建筑。
    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是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都抛弃了,连“我是谁”都无法做答的话,还谈何民族,谈何国家呢?
    彭教授坦言,“我们正在加速度地抛弃自己的原生文明,用西方文明取而代之。经济可以全球一体化,但文化全球一体化是行不通的。就好比说粤剧和黄梅戏,你说哪个好?我说是各有各的好,不可以硬把二者归整到一起。”这并不简单地是“各花入各眼”的问题,而是“民族化”与“世界性”的矛盾和统一问题。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并不是在说“民族的就等于世界的”。
    “只要是文明民族就必须有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现在一些以西方商务礼仪当中国传统礼仪进行传教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别有用心”
    “入乡随俗”与“过境问俗”
    “只要是文明民族就必须有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现在一些以西方商务礼仪当中国传统礼仪进行传教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别有用心。”彭林教授的话显得有些狠,或者有人说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去别的国家,人家用当地的风俗习惯对我们进行接待,为什么人家来到我们家里做客的时候,还要用人家的习惯礼节进行招待呢?那我们自己的传统礼仪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派上用场,我们自己的东西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和必要呢?
    有这样一个认知误区——与国际接轨就要连接待礼仪也西化,其实自古以来的外交惯例是“入乡随俗”。到什么地方就用当地的文化礼仪或风俗进行招待才能体现民族性和个性化。胡锦涛主席去英国访问,坐的是英国18世纪的马车,他们用苏格兰风笛进行迎接,而反观我们是如何接待外宾的呢?就此,彭教授也深有感触地表示,“曾经有一位台湾人在接待美国友人的时候,倾囊而出自已的全部私房钱到最高级的西餐厅,请那位美国朋友吃了一顿高档西餐,结果是花费不少.人家却领情不多,原本人家是希望吃特色的,用筷子的,结果依然是刀叉加牛排。”于是不难发现,用能体现民族礼仪文化的习俗去接待宾客才是“硬道理”。
    现在又有人对“中国龙标识”提出质疑,到底是忠于我们的传统,还是考虑改换其他西方等国家都能接受的图形。不管结果如何吧,这种质疑的提出,就意味着要迎合他人口味,抛弃自身传统的打算,这样的做法无疑跟追求全球文化一体化没什么两样,难道人家欧美在设计标识的时候也很是“可爱”地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了吗?那样的话,他们的婚纱就应该设计成大红色,而绝非白色了。那他们在中国的香奈儿柜台上就不会让服务人员都穿着胳膊上有块“黑色袖标”的统一制服了。在传统文化礼仪方面,“我行找索”没什么不好,“坚持”是本分,更是义务。
    迎接2008年北奥运的口号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拜托大家,2008年的时候千万不要都是西方礼仪,那我们即便得再多的金牌都是一次失败的奥运。
    呼吁接待工作者弘扬民族礼仪文化的带头人
    有些人把商务礼仪当作是中华民族礼仪,不经意间就丢弃了“本位文化”的慨念,也丧失了文化的“主体性原则”。
    礼仪文化是一种深入民族骨髓的民族基因,我们每个人小小的传承都会让这基因传续得更久远。我们祖先已经用一种绵延数千年的韧劲把他们所积累的经典和民族精神灌注到了我们的血液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继续传承呢?这是代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不用多做什么,只在一点一滴中时刻牢记着传统就足够了,把这种传统传袭下去,我们就已经可以说“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为了迎接08奥运,《北京晚报》特辟一个专版介绍各国礼仪,连不知名的小国的礼仪都介绍完了,居然连中国礼仪的影儿都没见着,惭愧呀!人家日本把敬语细伦针对不同的辈分和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称呼方式,而我们似乎只有“你好”两个字,这看似文明的两个字,却恰恰是文化缺乏的一种体现,南航的空姐居然统一着装为左衽,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蛮人和非文明人的着装方式,问及原因,居然答曰是法国设计师的创
    意......和谐社会必须有礼仪,文化礼仪的传承和发扬更需要我们大家去实践。
    北京奥运的口号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拜托大家,2008年的时候千万不要都是西方礼仪,那我们即使得再多的金牌都是一次失败的奥运。拜托大家,给一度被撵得连藏身之地都没有的中国礼仪留一个展位!
    采访接近尾声,彭教授用他最简单、最质朴,同时也是最真实的声音表达,“我只是一介书生,力量是相当有限的,我希望可以借助大家的力量,尤其是你们,“接待人”要做传承民族文明的表率,我希望可以借助你们的力量,通过你们来影响决策层,建立国家礼仪和各省、市礼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