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唐玄宗祭孔留诗 赞叹孔子伟大之处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代的皇帝大都能诗,《全唐诗》就收录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则天等人的作品。除了李世民诗作尚有征战沙场的内容外,其他的无非龙楼玉辇、百官欢宴之类,内容、格调、技巧都不高。唐玄宗李隆基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表现对孔子的尊崇,是优秀之作。
    言,即字。五言律诗,就是每句五个字,符合平仄格式规律的诗。魏晋以后,由于大量翻译佛经的缘故,学者们发现“平、上、去、入”四声,并应用诗歌创作中,形成格律诗的雏形。大致而言,平声,就是声音平稳,可以无限拉长,如“天”字,也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中部分字;仄声,就是声音有高低起伏,不能拉长拖腔,如“子”、“圣”字,也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字,入声字分化到第一、二、三、四声中了,比如“一”原本是入声,普通是阴平声。许多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我们读诗时不妨用方言,更能体会韵律节奏。
    这首诗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每字依平仄排列如下: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因此,“一”要读“邑”;“看”要读“刊”,才符合平仄要求。第七句的一个拗句,原来是格式应用“平平平仄仄”,第三、四字“两”、“楹”仄平互换,是一种常用的句式。
    从以上的平仄分析中,我们看到,格律诗歌以双音节为主,符合汉语的发音规律,读之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现代诗多用翻译体长句、或模仿西方句式,一大串,不合汉语发音规律,读起来总有不顺。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代君主,经历残酷的宫廷斗争,才坐上皇帝的宝座,对苦难深有体会。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牛、羊、猪)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
    题目“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意思是“经过鲁地,祭奠孔子,而赞叹他的伟大之处”。
    此诗的一首吊古诗,在使用典故方面,就应该贴近“人”、“地”、“事”。唐玄宗选取了孔子的几个重要事迹,感慨甚深。孔子是中国的圣人,他提倡“仁”学,周游列国,终不能伸其主张,晚年整理诗书礼乐,将一生之政治主张寄托其中。孔子生即有圣人之誉,死后不断被推尊,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第一句“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以疑问起句,“孔老夫子您老人家所为何事,在春秋时代栖栖惶惶,奔走于列国之中,满怀忧虑,食不安寝。”《论语·宪问》中记载微生亩问孔子:“你为什么栖栖惶惶不已呢?大概是因为对世道多有怨言吧?”孔子回答说:“那是因为我痛恨嫌恶这鄙陋的世风。”孔子从不对衰败的世风妥协,想极力挽救之。
    第二句“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紧扣住“经鲁”,以叙述现场所见之景,“所到之地,犹是您出生的鄹邑;所见的府邸,就是汉鲁共(恭)王的宫殿。”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为鄹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西汉景帝时,鲁共王曾想拆了孔子旧宅,扩建宫殿,当他坐在大堂上时,竟听到了丝竹管弦之声,认为是神灵怪罪,事乃不行。孔子遗留下的德泽,使他的出生地和旧宅千年不受侵害,后人得以游观祭拜。
    第三句“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顺承第二句,赞美孔子向道之心,“夫子您叹惜凤鸟不来,感怀生不逢时,伤悼麒麟神兽遇害,怨伤所守的道不能施行。”凤鸟、麒麟,都是中国传说的神兽,只有圣王在世,才会出现,是太平安定的象征。《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相传鲁哀公十四年,有位樵夫打死一个怪兽,孔子看后,知道是麒麟,叹道:“吾道穷矣!”他编的《春秋》,也是至获麟绝笔。
    第四句“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总结全诗,“我们祭奠您的礼仪,依照商朝的旧礼,在殿堂两柱之间进行,与您逝世前梦境相同。”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去世前,曾对子贡说:“我是殷商人的后代,灵柩停在大堂两柱之间。”千百年来祭孔,形制都没有变,可见人们对孔子的尊崇。
    唐玄宗没有选取孔子最为风光的担任鲁司寇之时,认为孔子伟大之处,在坚持理想,不畏颠沛流离、不向残酷的时代屈服,正与其忧患之的心境相吻合,情动于中,诗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迥出皇帝们日常之作。陆游有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有真挚情感的诗,才能真正留得住。
    但这个时候,律诗尚未成熟,所以诗中有费辞,如第三句,连续用“叹、嗟、伤、怨”等四个意思差不多的字,纪晓岚评此诗曾说:“五六句叹嗟伤怨,用字重复,虽初体常有之,然不可为训”,是持平之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