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太极图”的原始起源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易学化的破译法,这就是人们几乎都把“太极图”同《易经》联系起来,认为“太极图”起源于易学,是对广大万能、无所不包的易道易理易数的精微描述,科学家与哲学家们从天文学、数学、气象学、医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各个领域对“太极图”的各种破译,都总要把“太极图”说成是从太极阴阳八卦的易学原理中推衍出来的。有的干脆把“太极图”改称为“太极周易图”。易学被现代科学化,“太极图”也就被“新纬学”化。另一方面,既然易的太极八卦思想起源于原始时代的阴阳占卜,周上古巫觋文化有渊源关系,因而他们就又把“太极图”的起源也上推到原始社会,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易学泛化与“太极图”易化的简便破译法,就是把“太极图”同原始先民那些具有生殖崇拜、图腾崇拜、日月神崇拜意味或表现原始巫觋灵占观念的纹饰图案相比附,认为“太极图”就是从这种原始纹饰演化而来,从而大致形成了这样几种说法: 1、“太极图”从卍纹样演变而来 华夏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青海民和县、青海乐都柳湾、辽待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绘有卍形的纹样,特别是青海柳湾出土的陶器上,这种符号化的变异纹祥多至28种。实际上这种纹样同太极图并无相似之处。考古学者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如史前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希腊、高加索、小亚西亚、北美等地,都有这种卍纹饰,它们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不同。法国伯希和(M•P•PeHiot)在对新疆吐勒都尔一阿库尔遗址的发掘中,曾发现两块刻有符号的土坯,一块刻男根符号,一块刻卍形符号,表明这种纹饰符号同生殖崇拜有关。德国马克斯•缪勒认为卍;代表春阳,比输生命力。日本中村充教授在卑今约4500年的印度河文明的印章上也发现这种卍字符号,一般认为它是火的象征,在印度后来被视为幸福之印,并作为具有某种咒术往的神符为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所通用。而德国学者格罗塞在巴西的原始民族卡拉耶人的装饰品上,也发现了这种卍字。可以说太极图形同这种原始纹样之间没有任何演变相承的关系。 2、“太极图”从双凤纹样演变而来 凤作为神鸟也是华夏先民生殖崇拜的象征。7000年前的凤鸟其身为女阴之形,商代的凤鸟变为美女之身,以龙凤的交配象征天地的交合。其中有双凤相对环飞的纹饰,便被认为是“太极图”的原始图形。然而在原始生殖崇拜中,具有阴阳对立意义的纹饰符号是表现为雌雄双龙、鱼与鸟、三足乌(日)与蟾蜍(月)、龙与凤、龙与虎的缠绕、合体、环绕、相对。凤为女性,为女阴,为地母阴户的意象物,一凤独阴,因而双凤环绕并不具有阴阳对立的意义,从中不可能演变转化出阴阳二分的“太极图”来。 3、“太极图”从双龙纹样演变而来 台湾陈立夫先生提出“太极之早期物证”,认为: 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刻)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上中古之所以用雌雄双龙象阴阳太极,乃以龙象征“一阴一阳之谓道”,及象征宇宙两种阴阳正反之伟大动能及其变化也。类此宝,或因天灾而埋入地下,或因人祸而毁于兵礼(如楚霸王焚咸阳宫),直至南宋朱于晚年,始在四川之石洞壁上,发现今所流传之黑白太极八卦图,据说可能是老子出关入川所遗留,已将双龙简化成黑白两色。观乎此,可知太极图之形象乃雌雄双龙或简化为黑白二体……“阴阳鱼”之说,明代以前之文献皆无,大抵乃近人所想象而出。 所谓“雌雄双龙缠绕之图”实际就是伏羲女娲交尾图,后来演变为伏羲女娲持日月图和伏羲女娲持规矩图,正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由此形成的日月崇拜的宗教观点:日中三足乌(男根)为阳,月中蟾蜍(女阴)为阳;矩为方,象征刚、阳,规为圆,象征泰、阴。在仰韶文化的不同类型如半坡、庙底沟、马家窑类型以及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大量的鸟纹图案,特别还有日中三足乌的统样,大河村彩陶上出现了日月纹。而卍的纹样又很像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这都可以看出雌雄双龙缠绕纹样所具有的原始生殖崇拜与日月崇拜意义。但是我们在古代巴比伦那里也发现有类似的双蛇缠绕图,而在华夏原始先民中也不只是用雌雄双龙或蛙鸟纹来表示生殖意义上的阴阳思想,例如在河南濮阳西水坡朽45号墓这座仰韶文化墓葬中,在墓主人骨架的左右两侧用蚌壳分摆成龙与虎相对的图案,就表现了一种天地阴阳对立的观念。在原始先民中反映他们的生殖崇拜的阴阳观念的,主要是鱼鸟图案。因此说雌雉双龙图简化为熏白二体的“太极图”也缺少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