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礼记·月令》,有人说为战国时作品,有人认为是两汉人杂凑撰集的一部儒家书。《吕氏春秋》、《淮南子》均有记载。民间《四民月令》则是参照该体裁所撰的农业作品。 ![]() 它把世界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具有决定的意义。太阳的盍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与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与时月、神的变化相对,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规定的礼制。五行与四时的运转相配合,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居中央。四时的变化不仅受太阳的制约,还受五行的制约。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等。上述结构基本是同向制约,特别是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月、神 、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原文】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①。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②至,寇戎来征③。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孰④,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注释】 ①皮币:指毛皮和布帛。 ②总:突然。 ③征:侵犯。 ④孰:与"熟"相通。 【译文】 这个月,祭祀不用牺牲,改用圭璧与皮币来替代。 仲春而行秋令,则国内将有大水灾,寒气突然来了,而且有敌人侵犯边境。仲春而行冬令,则阳气抵不住阴气,麦子不会结穗,引起饥荒,乃至人民互相掠夺。行夏令,则火气太大,国内快要干旱,热浪早来,植物发生病虫害。 【原文】 季春之月,日在胃①,昏七星②中,旦牵牛③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④。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⑤,萍始生。天子居青阳右个⑥,乘鸾路,驾仑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仑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注释】 ①胃:西方的第三个星宿。 ②七星:南方的第四个星宿。 ③牵牛:北方的第二个星宿。 ④姑洗:十二律之一。 ⑤见:与"现"同。 ⑥右个:青阳的南室。 【译文】 季春三月,太阳在西方的第三个星宿,天将黑时,七星在南方天中,天快亮时,牵牛星在南方天中。其日为春,属于天干之甲乙。主宰是大皞,神名句芒。动物以"鳞"当令。音是清浊中和的角音,十二律与姑洗相应(即气候与姑洗辰律相谐通)。数木(三)加土(五)为八。口味为酸,嗅味为膻。祭祀以户为对象,祭品以脾脏最珍贵。桐树开花,田野里的土老鼠变成鹌鹑。这时阴晴不定,可看见彩虹。池塘里开始生了浮萍。这个月,天子居住在明堂东部青阳的南室,乘的是有鸾铃的车子,驾的是青色的大马,车上插的是青色的绘有龙纹的旗,穿的是青色的衣服,冠饰和所佩的玉,都是青色的。食品是麦和羊。使用的器物,镂刻的花纹粗疏,而且是由直线组成的图案。 【原文】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①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荐鲔②于寝庙,乃为麦祈实③。 是月也,生气④方盛,阳气发泄,句⑤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⑥。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⑦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注释】 ①鞠衣:礼服,为黄色的丝织衣服。 ②鲔:与"尾"同音。 ③实:饱满,结实。 ④生气:有助于生长的气息。 ⑤句:与"勾"同,弯曲,卷曲。 ⑥内:与"纳"同,收纳财货。 ⑦周:周济。 【译文】 这个月,天子要贡献黄色的礼服给先帝,命令掌管船只的官吏翻看船底,要五翻五正地检查,然后报告天子船具齐备,天子才开始乘船。要贡献鲔鱼在宗庙,为麦子祈求饱满。 在这个月,生长正盛,阳气发泄,苞芽都已萌出,萌芽全都伸展,此时不可以有所收纳。天子要布德行惠,命令主管官吏打开仓廪,赐予贫穷,赈济断绝;打开府库,发放财货,周济天下。要勉励诸侯,聘用名士,礼遇有贤能的人。 【原文】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猎罝罘①,罗罔毕翳,倭兽之药,毋出九门。" 【注释】 ①罝罘:与"皆伏"同音。捕捉鸟兽的器具。 【译文】 这个月,命令司空之官说:"雨季快要来临,地下水开始往地上涌。赶快巡视各地,看看原野的形势,必须修整的堤防马上赶修,淤塞的沟渠立即疏导,并开通道路,使路路相通,没有障碍。同时,捕捉鸟兽用的器具和有毒的药物,都不许带出城门。" 【原文】 是月也,命野虞①无伐桑柘②。鸣鸠拂其羽,戴胜③降于桑。具曲植籧筐④。后妃齐戒⑤,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⑥,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惰。 【注释】 ①野虞:看守田野山林的官员。 ②柘:与"这"同音,一种树木。 ③戴胜:一种鸟。 ④曲、植、籧、筐:都是养蚕的用具。蘧,与"举"同音。 ⑤齐戒:即斋戒。 ⑥登:完成。 【译文】 这一个月,要命令看管田野山林的官吏禁止砍伐桑柘树木。在斑鸠振动翅膀,戴胜降落桑树的时候,就要准备养蚕的用具。后妃要斋戒,面向东亲自躬身采桑,要禁止妇女过分打扮,减少妇女的杂事,以专心采桑养蚕。到养蚕结束时,要分配蚕茧,根据缫丝的多少来确定成绩,以此来供给做郊庙祭祀的礼服,不要有所怠惰。 【原文】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①号:"毋悖②于时,毋或作为淫巧③,以荡上心。" 【注释】 ①日:每天。 ②悖:违背。 ⑤淫巧:投机取巧,欺诈。 【译文】 这个月,命工人的领班,让百工检查材料库里的储藏,例如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杆、脂胶丹漆等,都要品质良好的。然后各种工匠从事制作,而监工的,每日发出号令提醒他们:"一切应按照制造程序,不得投机取巧,并且不可徒具美观讨人欢喜。" 【原文】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①。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注释】 ①合乐:许多乐器合奏。 【译文】 这个月末,择定吉日,举行联合大舞会。天子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参观。 【原文】 是月也,乃合①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②书其数。命国难,九门磔③攘,以毕春气。 【注释】 ①合:使……交配。 ②举:全部。 ③磔:与"哲"同音,分裂物体。 【译文】 同时,在这个月,将许多好的种牛、种马都找来,把母牛、母马散放在牧场上,让其交配。生下了小牛、小马以及纯色的备作祭祀用的牛羊,全要记载其数量。于是全国举行傩祭,在各个城门砍碎牲体以驱除邪恶之气,以结束春之季节。 【原文】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复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①。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②蚤③降,兵革并起。 【注释】 ①山林不收:高地的农作物颗粒无收。 ②淫雨:连续三天以上的降雨。 ③蚤:与"早"相通。 【译文】 在季春三月施行冬季的政令,就会寒气时常发作,草木萧条,国家有大的恐慌。施行夏季的政令,会使民众多有疾疫,到天时而不下雨,高地的农作物颗粒无收。施行秋季的政令,就会天气多有阴沉,淫雨提前到来,有兵革战事在各地并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