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穿衣与做人:衣服怎样穿才合“礼”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当代中国人随着经济越来越好的发展,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国人喜爱的服饰必然体现着中国的文化。
    儒家强调“中庸”,孔子以为服饰要合乎“礼”的要求,只有着装适度才能体现出社会制度的有序和本人的综合修养,也才能符合社会规范。
    当代中国人的服饰观,应该说与中国古人已相距甚远,数千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就一个民族,而且长期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来说,仍然或多或少地遗留着古人的着装观念,这在许多着装意识和行为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诸学派在阐明自己哲学观点时,需要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因而往往选择人们日常十分熟悉的服饰为例。其中有些内容后来被统治阶级制定服饰制度时所采用,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有一些则深深地潜藏于百姓意识中间,以至对民族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就是说,没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就像个粗俗的凡夫野人,但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的外在形式,能掌握一种符合进退俯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美感的动作(包括着装礼仪),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服饰在内的任何外在虚饰,都只能使人感到像是个浮夸的史官。
    那么,孔子认为什么样的着装,符合其“文质彬彬”的标准呢?《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裙裾何也?……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由!’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孔子意思是:你的衣服华丽,又满脸得意的神色,天下有谁肯向你提意见呢?于是子路起身出去换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回来,人也显得谦和了。就此,孔子给子路讲了一番道理。
    汉代刘向《说苑·修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带着弟子去访问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既不戴冠,也不穿会客的衣服。孔子弟子说:夫子为什么要来见这样一个人呢?孔子说,这个人质美而无文,我要说服他,让他文起来。孔子走了以后,子桑伯子的门人问:先生为何要见孔子?子桑伯子说:这个人质美而文繁,我要说服他,使他去掉文。这个故事好像不是出于儒家弟子之口,有些借道家服饰观去贬低儒家的意思,但也从另一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孔子对服饰美的评判标准。
    孔子认为,着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制度的有序,也才能符合社会的规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