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是指钟繇、王羲之。对于王羲之,家喻户晓的名字,即使没有涉及到书法领域的孩童,也有知晓的。然而钟繇,没有踏足书法领域的人,是比较少听到这个名字的,甚至我发现有一部分人,学习书法几年有余,在唐楷上磨了几年功夫,却还不知道有钟繇这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能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明帝时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谥成侯。钟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昇。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书法真迹未传下来,主要书法代表有“五表”——《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调元表》和《墓田丙舍帖》等。 图/钟繇《宣示表》 如果说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钟繇是楷书的开山鼻祖。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他开始的。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五表”中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而“活”。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之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而那个时代,还有一条主线是章草。所以钟繇的小楷里面除了隶书意外,还融入了一些章草笔意。这样使得小楷显得灵动了。而不是呆板。憨而不板,这是钟繇的境界。 说说《荐季直表》(上),很多人看到这个作品,觉得字形似乎很松散,结构也不甚完美,扁扁的字型,并不觉得漂亮。可是随着学习的推进,我现在总是固执地认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荐季直表》绝对是一流的,是可以直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虽然好几个版本的“天下第一真书”中都没有《荐季直表》的身影,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荐季直表》是钟繇的书法中最不成熟的楷书作品。而我认为在钟繇的书法中,《荐季直表》最“古”,最“活”。“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其字型偏扁,横长竖短,横细竖粗。其笔画带有浓重的隶书味道。例如其中的“素”、“老”等,其长横的收笔用的就是隶书的笔法。并且,在整个字帖中,几乎所有的转折都是圆转的。这就是从隶书和篆书中取法而来的。圆润并且饱满丰富。其偏旁很多都采用章草的笔意为之,例如其中的“復”(“复”繁体),把双人旁用草法为之。很多字看起来似乎很松散,其实形散意连。其中的“間”(“间”繁体),看起来似乎没有两个笔画是相连接的,但是其笔意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整个字是凝聚的,是不失法度的。有“疏可走马”之态,虚实相生,古意盎然。这也体现了魏晋意趣。把字的结体处理成比较“呆”、“憨”、“笨”的形。这种结体恰好是魏晋小楷乃至魏晋书法的整体气格—高古、静穆、平和、冲淡。 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的重要原因。 图/影视剧中的钟繇书法形象 较之《荐季直表》,被尊为“正书之祖”的《宣示表》就少了很多古意了。不管是结体还是笔法,都要成熟得多,都基本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真正的楷书结体和笔法了。显示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因此被尊为楷书艺术之不祧之祖。这也是不为过的。但我却也不因此而觉得《宣示表》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荐季直表》。观钟繇小楷时,领会其中的“天然”气息,也就是“拙”味,至关重要。也许就是因为《宣示表》的成熟,导致了其“天然”成分减少。就像一个人,成年了,就失却了孩童时的纯真一般。 明末傅山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定真率毋安排”的书法审美标准。朱屺瞻老先生在《癖斯属画谭》中说:“拙朴最难,拙近天真,朴近自然,能拙朴,则浑厚不流为夸侈、强烈不流为滞腻”,天真即直率、自然、不做无“雕饰”痕,近于儿童的天性,所以有人称“朴拙”为稚拙。《荐季直表》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审美标准。 宁拙毋巧.并非真拙,并不是拙劣。二十要去寻找丑中的“妍”,但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妍”,而不是市井气十足的妍媚。至于行笔生疏拙劣,不知书法为何物的那种外行的拙,则本不在其论。南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从钟繇的拙中读出其神采以后,便可领略到其拙之美了。 从学习的角度看,如果从技法的角度切入,把握和钟的整体,并不算难。当然还是比唐楷要难的。因为唐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按着规律写,总不会错。而钟书,就是没有规律可寻。很多都是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发挥。要让别人看出你是学钟的,不难。但要“悟”出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决非易事。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甚至让你,带着虔诚,去临摹,去品味。 图/后人临《贺捷表》 现代人学书法,往往带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往往从唐楷入手,然后学习行草。能真正平静下心情写小楷的人有下降的趋势。而从实用出发,能真正学习钟繇小楷的人也少了。但是,我相信,某一天,人们真正将中国书法,一路看下来。钟繇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还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光芒。钟繇,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晋尚韵”的最好诠释,就是魏晋“韵”的极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