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修禊图 “吴门画派”中,活得年龄最长,影响最大的当推文征明。画史上有人认为“吴门画派”始于沈周,而成于文征明。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字征明,号衡山,长洲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于是专心于诗、书、画,过着琴酒林泉的风雅生活。他的诗风平易、清丽、自然。在书法艺术方面,篆、隶、楷、行、草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他那温润秀劲、法度谨严的小楷更是闻名于世,有“明朝第一”的称誉。在绘画方面,文征明不仅擅长山水,花卉、人物也很有特色。他的画风“早年精致清丽,中年用笔粗放,晚年则粗细兼具”。《兰亭修禊〔xi〕图》是文征明工细风格的代表作。 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为消除不祥,每至阴历三月上旬,人们都去水边梳洗,除去宿垢。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名文人雅士,聚集山阴(浙江绍兴)之兰亭,临水洗涤,饮酒作诗。后王羲之作文记述这次活动,被历代文人传为佳话。文征明的《兰亭修禊图》(高24.4厘米,宽60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正是以此故事为题材的一幅人物山水画。 此图为横幅,画面显得十分开阔。山溪如注,从远处汩汩而来,曲曲弯弯,汇于兰亭。其亭建于水上,茅顶朱栏,四面临风。亭前亭后,古树茂密,修竹成林。左半部画春山微绿,小草初荣。正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三人对坐于亭中,数人列坐于溪畔,“一觞一咏,畅述幽情。” 《兰亭修禊图》对景物的描绘工细而严谨,树木用双钩填色法,山石不用皴笔,大面积地涂以青绿色,使画面有一种“春到人间万物鲜”的感觉。其中人物虽小,但刻画得一丝不苟,姿态各异,生动自然。此图画于金色笺纸上,更显得古色古香,高贵典雅。 文征明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春深高树图》、《真赏斋图》、《山雨图》、《古木寒泉图》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