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茶艺是由晋元帝时期的儒家茶艺改编而成,儒家茶艺源起西蜀武阳(今四川彭山),到唐代后期又改名为雅士工艺,见五代时期张正的《蜀水记》。到了宋朝盛世年间,儒家茶艺已发展成为巴蜀地区与佛家和道家茶道三分天下的格局,且被文人称颂为茶艺的文派。儒家茶艺是道、佛以及日本茶道和工夫茶道的先祖,据前明书院静尘大师所著《问茶品佛》中所述,“唐巴蜀地内联外引,得文武工艺,复年同月入闽教法,后日东渡,教法无茶,久无种植,沿僧引,茶广。” 儒学茶艺共有十六道技法,每一道技法都有其深厚的内涵,通常是文人雅士们为之爱慕的茶性世界,历代有关茶的诗词歌赋太多,但几乎都出自这一儒学茶事领域。以下便是儒学茶艺的全部技法和艺名,我现在为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是茶具介绍,这是茶车,专门用于摆放各种茶具和演义冲泡茶叶的平台;茶海,用于存放茶水;茶盘,用于摆放泡茶时必须有的,也是主要的茶具;茶壶,用于煎熬茶水;盖碗,用于主泡茶叶专用;品茗杯,用于客人专用品茶;茶漏,用于过滤茶汤;茶夹,用于清洗茶碗和茶杯等茶具;茶针,用于疏通积水口;茶托,用于向客人敬茶时摆放茶杯;茶花,用于改善品茶环境;茶香;用于清除品茶室的杂味;茶笔,用于清洗残茶叶;茶书,用于大家品茗时翻阅;茶台,用于客人书写品茶感受文章;茶帖,用于客人留下文字语言。 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演义儒学茶艺的基本泡茶程序: 第一道:开春迎客,意为欢迎大家光临本茶室品茶和友好交流。 第二道:三峰酿泉,我国儒家学者长期以山水为泡茶最好,这道程序也就在此体现。 第三道:圣贤入境,茶是助学之物,更是文人所称的圣贤之物。 第四道:涤静尘埃,清洗所有茶具,表示对天下文人和在座各位的尊重。 第五道:礼露佳茗,儒家讲求以礼为上,我们所品之茶,也要礼先见客。 第六道:扶送春芽,好茶是历代儒家学者笔写下的佳人,所以采用“扶送”二字。 第七道:沸水和音,意为开水和茶具在一定的空间感中,是有语方交流的。 第八道:水落石出,石为儒家记叙最重要大事的笔称,意为开水入茶碗后的事态。 第九道:三才合一,茶碗讲究三才,三才也是儒家最看重为人作风。 第十道:心静自然,无论是道儒佛哪一家,都在追求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静。 第十一道:呈献闻香,我现在向大客呈上茶水,请大家先闻茶香。 第十二道:一品识天,品茶不忘记天,天是赋予所有生灵的主宰。 第十三道:二品识土,同样,品茶时要对大地表示感谢,地是我们共同的立锥之本。 第十四道:三品识茶,茶为我们大家带来了共同的爱好,我们应该认识并了解它。 第十五道:四品识人,通过品茶,我们在座的各位能相互认识、了解,这是好事。 第十六道:茶礼十一记。 第一记:杯盖口向外,这样表示茶水足。 第二记:杯盖口向内,这样表示请勿打扰。 第三记:杯盖靠于杯托上,这样表示我暂时离开,别收茶杯。 第四记:杯盖产插于杯和杯托间,这样表示需要茶水。 第五记:杯盖叩击杯身三次,这样表示谢意。 第六记:杯盖面向前方,这样表示需要纸和笔。 第七记:品茶时不得盖、杯、托分开,没盖不尊敬天,没托不敬重地。 第八记:手把一单杯,这样表示唯我独尊,是对他人的不礼貌。 第九记:杯盖绕杯身转一圈,这样表示茶水好,请收小费 第十记:杯盖倒放于杯中,这样表示茶水不好,请换茶。 第十一记:杯盖平放于茶桌上,这样表示我要走了。 以上便是儒学茶艺的全部演艺内容,谢谢各位的光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