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连山易》和《归藏易》失传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史传《连山易》为炎帝所作,《归藏易》为黄帝所作,虽有争议,大体认同。但因年代久远,此二易失传,亦有云此二易仍留存于世。
    一、失传原因猜想
    1、《永乐大典》焚毁使二易失传于世
    《三字经》曰:“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既然是“三易详”,那么说明在《三字经》问世时,这三易都是存世的。《三字经》为明人所作,也可认为,在明朝时《连山易》、《归藏易》是存世的。既存世,朱棣著《永乐大典》也一定会编进三易的。是否因《永乐大典》被八国联军焚毁(或遗散)而失传呢?不得而知。既然《永乐大典》编纂于史典,是否除《永乐大典》以外还有连、归二易存世呢?今有人认为连、归二易仍有存世,甚至网上发帖解《连山易》,我看其贴,其内容与《周易》无异,从语言也可看出今人用文言文所作痕迹。国家媒体也未证实连、归二易的复出。虽然不断有人在网上发出对连山易、归藏易披露、解译 的文章,可见,可信度不能得到证实。如果有此发现,那该是多大的轰动效应。
    2、与孔子作《易传》有关
    孔子及其弟子作《易传》,是为了借《周易》之名,把儒学理念参入《易传》,从而实现促进对儒学思想的宣传和影响。孔子对《周易》的影响,本人认为“成也萧 何,败也萧何”。成,在于儒易相得益彰,被后人接受,特别被历代君王的认同,原因在于可为君王所用,这对《周易》的传承至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败,在取其 所用,把《周易》中不符合儒学的东西给舍去了。譬如对易中的数,孔子认为“数”是“小术”,不值得一提,这不仅使《易经》中的数不能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 展,而且自儒学问世后,中国的数理化科学一直被认为是“小术”,登不上大雅之堂,导致重文不重数,这大大抑制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有如“长子继位”问 题,在周之前,没有这一传统,基本是举贤授能。可《易传》却巧妙利用震卦把长尊幼次的思想灌输进去。用心看,可以看出《易传》很多处改变或歪曲《周易》的 本义。
    3、《周易》是统治者的经典
    《周易》为后天八卦,众所周之,后天八卦侧重人伦,不像伏羲先天八卦用自然生成法,而是用乾坤生六子的生成法。应该说,后天八卦是对先天八卦的发展进步。 因为在伏羲时代,人们的生存障碍主要是对自然的无知,伏羲揭示自然规律对人们显得尤其重要,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社会没有剩余价值,处在母系社会,以母系 统治的部落各自忙于生计,没有个人和家庭利益的概念,故而人伦关系相对和谐、简单。到文王时期,社会已经进入父系社会,已经出现家庭、家族,男性在体力劳 动中的优势已经凸显,社会已经出现剩余价值,世道已经出现利益的争斗,调节人伦关系矛盾已显迫切。《周易》为调解人伦关系规范了秩序,为统治者建立了统治 科学。因此它对先天八卦有着进步意义。但正如《周易》所阐述的道理一样,有得必有失,侧重人伦科学必然疏淡自然科学,况将天理用于人伦,因利益所致,有时 天理也被统治者歪曲了。如宋时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的要求妇女三从四德,显然已经违背天理了。我想,这是我们学习《易经》在传承中应该剔除的东西, 对传统也不能全盘接收。而《连山易》、《归藏易》显然没有《周易》那样为帝王适用,传承疏淡,甚至佚失亦是情理之中。
    二、对《连山易》、《归藏易》内容的猜想
    本人虽未见过《连山易》、《归藏易》,但从伏羲八卦可以看出:
    其一、一定有揭示天地自然规律的内容。从河图、洛书看,上古先民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度远比我们想象要先进的多。西方通过黄道十二宫的方法测算两万五千年前 的天体星图位置,与河图、洛书点位描述的28星宿位置完全吻合,这不能说是巧合,应该认为上古先人对天文学的认知。
    其二、一定有关于“数”科学的论述。《易经》是一部用“数”揭示规律的科学,可《周易》经文只有对数的应用,没有对数的解译。大家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发现, 自然现象的很多数与《易经》中的数吻合,因受篇幅限制,不能一一枚举。这给后人学习《易经》增加难度,因此,学易不仅是学,更重要的是悟。(以后有机会可 以和大家谈谈《易经》中的数)。
    其三、一定有关于占筮的科学。《易经》从问世以来,就离不开占。占筮,《系辞传》虽然介绍了古老占筮法,后人对占筮派生多种方法和应用规则,但对占筮自古 以来就有是非参半的争议。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预测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不断探索、预测、认知自然规律的结果。没有预测, 卫星就不能上天,“神州”就不能探月。从这个角度说,只要掌握信息全面,方法科学,人的命运也可以预测的。应该说,如果掌握卦爻占筮规则和灵活应用的方 法,占筮结果与预测未知事物有很大的吻合度,虽然其理没有得到自然科学的论证。当然,也有一定的或然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