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知识 > 红茶 >

“祁门红茶”源自“坦洋工夫”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6月27至29日,“2013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两岸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安举行。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冯廷佺在致辞词中说:“两岸专家、学者大量的研究表明:安徽祁门红茶的制作技艺是从福建福安坦洋工夫传去的。”一时间,“祁门红茶源自坦洋工夫”成为与会者的热门话题。
    余干臣在哪为官
    中国“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与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乌伐”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红源自福建”从许多茶叶史料的“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原籍安徽黔县”的记述都得到了证实,但是余干臣在福建哪里为官?做什么官?为何被罢官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因而从说纷纭:职务上或知县,或其他^***;地域上或福安、或政和,或闽省其它地方。
    北京作家周子俊先生经过大量调查,2009年11月撰写出版了《平月茶话——坦洋工夫》一书,引述《祁门县志》的一段记载:清同治年间,正值“坦洋工夫”鼎盛之期,安徽黔县人余干臣在福建为官,目睹工夫红茶畅销多利,于光绪元年(1875年)罢官回籍经商,依照“闽红”制法,以当地茶叶为原料,试制红茶成功,从此开创“祁红”之来源。这段记述表明“祁红”制作工艺来源于“闽红”是无可非议的,文中有提“正值‘坦洋工夫’鼎盛之期”,可以推论“坦洋工夫”所传,但文中又提“依照‘闽红’”制法,或许“闽红”三大工夫都有可能。“闽红”三大工夫是指: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本次研讨会上,福建农林大学老教授林更生根据查证的资料在论文中称:余干臣(1850-1920),名昌恺,安徽黔县立川人,从小读书,中举后派往福建福安任职,后为官吏,最后出家。林教授又引述:光绪元年,安徽黔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福安罢官回乡经商,因羡红茶在国际上的畅销……遂到产区建德县(今东至)尧渡街设红茶庄,仿制“闽红”,第二年又在祁门历口、闪里扩大生产……因之余干臣为所制红茶(含尧渡街红茶庄)取名“祁门红”,统称“祁红”。
    由此,周子俊、林更生所提供材料可以推论:余干臣在福安为官,在“坦洋工夫”创制24年后传至安徽创制“祁门红”。
    余干臣为何被罢官
    余干臣当什么官?为何被罢官?一直是茶业有待考证的课题。
    林更生教授提供资料称:清.同治八年茶季,各国洋商联手压价,福建本地茶帮联手拒售,并向官府请示缓交茶税,时任船政大臣沈葆桢遂委派余干臣出面协调……在五口通商的福州,茶叶大量出口,税收颇丰,使得余干臣这个九品府税课司大使位子显得颇为重要。
    余时任府税课司大使,人们推测可能相当今日的税务局长。省茶科所原所长汤鸣绍称,因福安当时茶叶全国最多,是闽省最早建立府税课司的地方。
    林教授又提供资料称:清同治十三年初夏,日本侵占台湾,清廷委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及交涉日本撤兵之事。自那次^***洋商事件后沈对余欣赏有加,指名让其随同前往。恰在此时,余收老家报丧:家母病故。按清廷律,须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他对母亲极为孝顺,但素有爱国之志的余干臣认为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当为国运昌盛而尽责,遂隐忍悲痛随军赴台。……这年底,日军退出台湾,余返回福建,未及陈情上报,却遭同仁馋言。按大清律,父母亡而隐瞒不报丁忧者必革职。就这样,余干臣蒙着“不孝”之名,黯然踏上回乡之路。
    对余为何出家,林教授考证说:光绪十年,法军发难,我旗舰“扬武”以下尽数沉没,余干臣悲难抑,常闭门不出,默默无语。宣统三年,余执意出家,临行前告诉儿子:我本不孝之人,虽终日忏悔也难脱罪责;水师覆没,好友殉难,我心死如灰。近闻武昌^***,逸仙恢复中华,我留待残身,青灯古佛,为国为友消灾祈福,为已超度替身。
    1915年深秋一傍晚,在九华山百岁宫大雄宝殿里,听到香客闲聊,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与“祁门红”都获得金奖时,余干臣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闽红”传承又见奇迹
    “坦洋工夫”为福安坦洋村胡福四所创制,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雍正说”:雍正年间胡经商广东途中遇海难,为人搭救,传予红茶制作工艺;二是“咸丰说”:咸丰元年,即1851年,胡氏茶商结识建宁(今闽北)茶商,对方传予红茶制作技艺。茶业更多认可“咸丰说”。今日坦洋村中还流传一说:余干臣还乡时,村中胡氏一人随走,跟同制作红茶。这为今日留下一段尚待考证的美妙传说。
    “祁门红”创制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祁门沦陷于日寇铁蹄,当时就职于祁门茶叶改良厂的冯绍裘将“祁红”制法带到云南凤庆,以凤山茶叶制作红茶,取名“滇红”。
    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开山鼻祖,中国红茶创制的历史轨迹是: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祁门红-滇红。
    历史常常有许多巧合。近几年“信阳红”迅速崛起也与“闽红”特别是“坦洋工夫”有着很深的关系。河南信阳地区所产绿茶“信阳毛尖”闻名海内外,也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优质奖,1959年还被列入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红茶的兴茶,绿茶效益低,“信阳毛尖”滞销。卢展工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正值坦洋工夫、金骏眉等品牌红茶畅销海内外,他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依据福建经验,大力倡导生产红茶,信阳地区就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开始生产“信阳红”。许多信阳人来到福建特别是福安学习红茶制作技术,也有福安茶商去信阳投资合作,仅这二三年就有30名福安红茶技术人员高薪受聘信阳茶企当师傅。“闽红”在省外的传承又创一个奇迹!
    “闽红”传承何止信阳?今日国中各茶区红茶生产如火如荼,可谓“万里河山一片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