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黎里镇上开有十来爿典当,其中最有规模的两爿典当,分别为祥泰与祥和,祥泰开在三里长街的东半街,祥和座落在西半街,老百姓习称为“东典当”和“西典当”。 民国初年,有人出了一个上联: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当东西 征求下联。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没有人能够对得上来。 有人把上联拿到了诗人柳亚子那里,请柳亚子拟个下联。柳亚子作诗填词思路敏捷,落笔如飞,在对仗方面也是一流高手。可是,柳亚子不看则罢,一看连连称绝。 说它绝,主要绝在“东”、“西”两字,这两个字先分后合,分开的“东”和“西”是方位名词,句中合成的“东西”仍然是方位名词,不过到句子末尾的“东西”,不再表方位,转化成代替一切事物的普通名词了。其次,“典”和“当”本是动词,合成“典当”变成了名词,句末又抽出其中一个“当”字,恢复动词功能,组成“当东西”这么一个动宾短语,这也有一定的难度。 柳亚子先生思考良久,要对出下联,关键在于找到与“东西”二字相对应的词,既可以拆分又可以组合,还可以转义,这样的词语实在难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后柳亚子表示自己学养有限,让请他作对的人另觅高手。二十世纪悄然而过,其间许多人都试着作对,可是绞尽脑汁,都没能对得工整。 为此,黎里的李展在《吴江日报》(2002年2月1日)发表了《令柳亚子赞叹的绝对》一篇文稿,征求高手妙对。稿子刊出以后,有过许多电话,也有过爱好者的专程来访,不过,对得都不甚工整。 二年以后,黎里镇的80老人翁惠农先生拟得了一个下联: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书春秋 好联!好在“春”“秋”两字,先分后合,分开使用时表时间春季与夏季,句中第一次合成的“春秋”仍然表时间,不过到句末的“春秋”变了,开始转义为“历史”。到目前为止,应当说此联是对得最为工整的了。不过,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这个下联还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典当”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而与之相对的“读书”一词,却是动宾结构。 后来,翁惠农先生再进一步修改为:春阅读,秋阅读,春秋阅读读春秋。 这样“读书”改成“阅读”,动宾结构变成并列结构。不过,“阅读”的词性,与“典当”还有不同,“典当”是两个动词并列后转化为名词,而“阅读”并列之后,仍旧是动词。还有“阅读”与“典当”都属于仄声,在音节方面来看,仍嫌不足。这,有待于大方之家了。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