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宫廷画师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传世名画,经久不衰,堪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那么,它是如何穿越时间的长河为今天的人们所认识的? 《清明上河图》是由宋徽宗组织完成的。当时宋徽宗先画了一幅叫《梦游化城图》的画,内容是宋徽宗想像的天宫景象,包括宫室、神马、仙人、祥云等。有了天上的景象,也该有民间的生活,于是,经人推荐,宋徽宗决定让张择端来画汴京城里的景象。张择端观察、绘画,历经数年,终于将这幅画卷完成。 然而,《清明上河图》完成后没多久,宋朝就开始经历战乱。公元1126年,金兵占领北宋的都城汴京,宋徽宗父子成了金兵的俘虏,《清明上河图》也随之被掳到北方。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在征伐过程中,从中原搜掠了大量书画放在皇宫中,但并不太重视。当时有一位装裱匠在为皇宫整理装裱字画的过程中,发现了《清明上河图》,他知道这幅画很值钱,便仿造了一幅假的,将真品替换出来,而且很快将真品转手卖出。至此,《清明上河图》开始了它的民间之旅。 经过几次转手,明朝权臣严嵩求得《清明上河图》真迹藏于家中。后来严嵩失宠,被抄家时《清明上河图》再次收入皇宫。 公元1578年,明朝太监冯保从皇宫中得到《清明上河图》。此后的200多年间,《清明上河图》在民间流传,直到清朝嘉庆四年,皇帝查抄湖广总督毕沅时,在他家里再次发现这幅名画,并收入宫中。辛亥革命后,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将《清明上河图》带出宫去,最终散落民间。 1950年,书画专家杨仁恺从收缴回来的书画作品的残次品中发现了珍贵的《清明上河图》。历经千年,画作虽然有些残破,但主体还比较完好,这幅画最终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书画和别的文物不同,更容易损坏,因此为了保护好这件文物,1958年,国家决定由当时在荣宝斋工作的古画临摹大师冯忠莲女士复制《清明上河图》。 当时,每天由解放军战士把这幅画带出故宫,由专人在冯忠莲的画室里展开,供她临摹,不许任何人进去,就连冯忠莲的家属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冯忠莲从1958年开始临摹,直到1980年才最终完成,前后历时22年。现在冯忠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许多展览中代替原作展出的国画作品。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坎坷的历史,它荣耀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个坎坷的经历。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经典国画的来之不易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