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魏晋文人的帖:潇洒自在的便条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风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潇洒自在。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是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一纸便条。
    《平安》、《何如》、《奉橘》
    王羲之留下的“帖”,原来多是他写给朋友的短信。因为信上的书法太美,看完后舍不得丢弃,存留下来,经过一代一代“临”“摹”,变成练习书法的“帖”。
    保留在台北故宫的“奉橘帖”,原来是三封信,经过“临”“摹”复制之后,被装裱在一起,裱成手卷,前面有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题签“晋王羲之奉橘帖”七个字,也盖了宋徽宗的收藏印“宣和”“政和”。
    这三封信第一封是“平安帖”,是给朋友的回信,一开始说“此粗平安”——这里大家都还好。因此被称为“平安帖”。
    这封信行草兼具,写得很自由,“当复”由行变草,草书的“复”两笔写成,流荡自在,非常漂亮。
    第二封信字体比较恭正,一开始有“不审尊体比复何如”——不知道阁下的身体最近好吗?“何如”两个字就拿来定明这封信为“何如帖”。
    王羲之说“迟复奉告”——回信迟了,因为“羲之中冷无赖”——“中冷”是觉得人生虚无,心中对一切都没有热情;“无赖”是“百无聊赖”,什么事也不想做。
    今天“无赖”是骂人的话,王羲之嘲笑世俗名利追逐,用“无赖”说自己的心境。
    “奉橘帖”是送橘子给朋友附带的一纸便条。告诉朋友这三百个橘子是霜没有打过的,很难得。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总共十二个字,是精简的简讯文体。
    《鸭头丸》
    许多年来,很喜欢读帖。有时候不是为了书法临摹,只是读,没有什么目的,把晋唐人的帖拿在手上把玩。
    二十几年前,常在台静农老师家喝酒。喝了酒,他喜欢谈“帖”,有一搭没一搭随意谈,没有章法。
    有一次,也是酒后,台老师拿出一卷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指给我看,说“就这么两行”。
    说着又喝了一口酒,再加一句,“也不见怎么好”。
    王献之“鸭头丸帖”是传世名作,光是上面大大小小的帝王玉玺、收藏印记、名家题跋,就够吓唬人的。一旁正襟危坐初来台老师家的年轻硕士班学生显然愣了一下,对老师这么一句“也不见怎么好”不知怎么接腔。
    我读帖的经验很感谢几位老师,其中印象最深的两位就是台老师和庄严老师。
    他们读帖都喝酒,喝到酒酣耳热,谈起帖来,与平日谨严学者的严肃完全不同。“酒”加上“帖”,使他们更像诗人,不像学者。他们酒后谈帖的语言,也不像论文,更像《世说新语》,有一搭没一搭的手札笔记,连诗的格律做作也没有,只是平白日常的短讯,却贴近生活。通过他们,我似乎更了解了魏晋。
    硕士班学生拘谨,台老师自顾自喝酒,我就跑去读帖。
    “鸭头丸帖”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台老师给我们看的是日本二玄社制作的复制品。二玄社复制古书画很专精,几可乱真,有老师傅的眼光和手工,现代电脑分色科技的复制也还是望尘莫及。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十五个字。
    “鸭头丸”是一种丸药,医书上说“治湿热,腹肿”。
    王献之的帖常常提到药,有名的“地黄汤帖”里提到的“地黄汤”也是一味药。
    “帖”多是朋友间互相问候的短信,很容易问到“天气如何”“身体好不好”这一类的话。回信的人也自然回答“快雪时晴”(下了雪又放晴了),或者“鸭头丸故不佳”(抱怨丸药不好)这一类的句子。
    传统知识分子受儒家影响,言必孔孟,记得从小教科书里选读的文章都是《正气歌》、《陈情表》。人被逼到绝望之处,发扬出“忠”与“孝”的惨烈坚贞,十分感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完成那样壮烈的“忠”与“孝”。
    《正气歌》是要亡一次国才能有的文章。从青少年天真烂漫年龄就开始背诵《正气歌》,总潜藏着做不成“烈士”的遗憾与悲哀。
    庄严老师与台静农老师是经历过“亡国”的,然而在长达三四十年南方的岁月,他们喜欢的文字似乎不是《正气歌》,而是南朝文人彼此问候的短信。
    我喜欢欧阳修对“帖”下的定义:“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
    “帖”是书信,是生死流离之间留下的一些小小记忆,“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欧阳修语)。
    公元三一一年,永嘉之乱,山东琅琊王家在战乱中逃到南方,那时候王羲之大概十岁左右。他的《快雪时晴帖》二十八个字只是记忆了南方岁末某一个冬天大雪过后的放晴。
    幸好有“帖”,酷暑挥汗,“鸭头丸”虽然不佳,“当与君相见”五个字还是韵味无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