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历史典籍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和文化积累,这种积累经过各种灾难性的删筛后,变得单调了许多,其原生性和丰富性大为削弱。 即便如此,也还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不久前闲看四库全书(家藏版),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农学、医学、阴阳学之类记载。例如,一直被人作为辞赋大家的陆机,也有考察各地花草名木的著作存世。 强调正统可以,但不应当鄙薄杂说。有些好书,如《庄子》《搜神记》《徐霞客游记》等,看上去无关乎治国平天下,但其文化营养并不差,即使是空灵的冥想也 能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历史上好多人写过农书,写过医术,写过风水、占卜甚至写过男女床笫之事,这些书被正统的君子们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甚至被视为邪 说。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度,一种伟大而健康的文明来说,这样的狭隘没有什么好处。 价值观不是僵硬不变的,而是不断进步和开放的。利玛窦来 到中国后,介绍了西方的天文、物理、几何学,当时受到很多腐儒的反对。后来汤若望为清朝制定了新历法,同样遭到腐儒们的疯狂反对,甚至造成令人发指的惨案,多年培养起来的优秀天文学人才被封建朝廷杀害。如果不是孝庄皇太后的劝阻,汤若望本人也难保性命。直到汤若望死后,好学的康熙皇帝为他平反昭雪,才算 结束了那场悲剧。一个封闭的文化不可能正确认识世界,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儒学诚然有其伟大的一面,但长期以来,过度强调儒学的 主流正宗地位相对消减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这很可惜。古人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师说》),岂不知,正是这些“君子不齿”的学问促进了中国 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氛围中一直存在着轻商贱商的风气,并因此导致形成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衰落。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国家大事,而民族精神的健全不可能只靠吃一种食物而实现。 作者: 王兆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