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紫砂壶鉴别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瓷库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前几年紫砂壶还是拍卖会上的配角,而如今已然成为拍卖会上的主角。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关注紫砂壶收藏紫砂壶,而在收藏的过程中必然要知道如何鉴别紫砂壶。紫砂壶鉴别分为三个大方面:1.正宗紫砂壶与化工壶的鉴别;2.古董壶与仿品壶的鉴别;3.名家壶与非名家壶的鉴别。
    一、紫砂壶鉴别之正宗紫砂壶与化工壶的鉴别
    1.什么是正宗紫砂壶
    正宗紫砂壶是用正宗的宜兴紫砂泥做成的紫砂壶。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青泥”、“大红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广东大埔和宜兴丁蜀地区都有紫砂矿。在宜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用正宗紫砂泥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其特点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茶壶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2.什么是化工壶
    利用非紫砂类陶土,或劣质紫砂泥料,或真正的紫砂原矿,人为掺入定量的“无机氧化金属物”作为增色剂,这样所制成的壶就是化工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工添加无机氧化金属物的过程,只要不是有毒性的重金属原则上都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反之则对人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要买紫砂壶还是要学会如何去辨别紫砂壶。
    3.如何鉴别正宗紫砂壶和化工壶
    真的紫砂壶,颜色淳朴,不艳丽而且重量适中,不会很轻,当然看重量不能决定是不是真的紫砂壶。两把壶差不多的大小、容量,那就要选择重一些的。真的紫砂壶一般只有紫泥的、红泥的、朱泥的和段泥的,颜色太红的不要,颜色发绿的不要。正宗的紫砂壶颜色跟生的猪肝颜色接近或者差不多的最好,壶盖与壶身紧密,刻绘漂亮,价格300-1000之间选择。
    而化工壶,颜色很亮,拿在手里很轻,颜色很红,有的呈现绿色和黑色。刻绘很粗糙,造型怪异。
    二、紫砂壶鉴别之古董壶与仿品壶的鉴别
    考证过去的紫砂老壶,辨认紫砂壶制作者的真假等,首要依据便是艺人在紫砂壶上留下的具有个人代表性的印记,如刻刀划下的名字、年号等,又如印章在紫砂壶上留下的款识标记。目前市场上所谓的老壶,大部分是后代人仿的,甚至新壶做旧、臆造的壶也有很多,许多玩壶不深的人很容易上当。前两年台湾等地海外回流到宜兴的产品,很多都是仿品。
    鉴别古董紫砂壶与仿品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看多了真品的古董壶了解了古董壶的共性和某一个紫砂壶大师作品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鉴别古董紫砂壶。
    三、紫砂壶鉴别之名家壶与非名家壶的鉴别
    鉴别名家紫砂壶要熟悉名家的艺术风格,他们的款字格式和印章模式,否则就谈不上识别紫砂壶名家壶的真伪了。比如金沙寺僧及供春等早期作家的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文献记载:“淘细土抟坏,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奏”,泥料是“以粗砂制之”,坏件是“附陶穴烧成”。以1966年南京吴径墓出土的圆形提梁壶来对照,这些记载是可靠的。吴径墓葬于嘉靖十三年,即1533年,比供春的创作活动稍晚些,这件提梁壶砂质较粗,颇近细缸砂胎,并粘有缸釉痕迹,说明当时烧造紫砂,不仅没有专门的窑,也没有先装入匣钵再进窑膛,而是放置在窑内与缸等一起过火的,在上千度的高温下,缸上的釉料就漫射到紫砂器上去了。要到李茂林时代,才开始采用将紫砂坏件“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方法。
    泥料方面,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取用的矿源位置和矿藏深度不同,它们的化学组成情况也不完全相同。本世纪中期以前,紫砂泥由陶工分散各自加工,配制取用,各有心法,自然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成品的肌理效果上,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时大彬的作品,多以粗砂居多。今见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人的传器,用调砂制泥居多。这种调砂泥,就是在精细坚实的深紫泥中,混入少量的黄色砂泥,作品经过使用摩挲,增加手泽以后,或呈钢砂闪耀,或呈梨皮状,这种配料方法,后来陶工在制作较高档工艺品时,每有仿效。
    有些作家利用当时的矿源,配合到一种理想的泥料,用习惯了,也不大想改变,像邵大亨与黄玉麟,一生几乎只用一两种泥料,邵大亨的作品,多用天青泥居多。
    茶壶的款式也可作为鉴定的某种依据。某一作家创作了一种新的样式,只有后辈才能仿造,早于他的作家是不会做的。如以松竹梅为题材的作品,在明代几乎没有,鱼化龙壶是邵大亨首创,大亨以前的作家就不可能有这种式样的作品。另外,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擅长或习惯的款式,黄玉麟中年以后,差不多只制仿古、掇球、汉扁三种款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