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遥想孔子授六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郭小琲
    《史记·孔子世家》记鲁国大夫孟僖子临终前对儿子孟懿子说:“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先父留下话,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两兄弟便“往学礼焉”。然而孔子何时开始他的授徒生涯?经钱穆先生考证,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岁,弟子琴张已从学孔子。之后,贵族身份的司马牛来了,贫贱出身的原宪、闵子骞来了,颜路颜渊父子、曾皙曾参父子也来了,还有善货殖的子贡甚至“大盗”颜涿聚都来了,一波接一波的。一时间杏坛下汇聚了来自鲁、卫、齐、晋、陈、宋、吴、楚、秦等国的学生,好不热闹。据说盛时有弟子三千,赶得上当下大学扩招前一所地方院校的规模。孔子了不起,一个人就办了一所大学。
    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孔子是如何为这年龄大小不等、身份出身各异的三千弟子施教呢?会不会像当今教育资源紧缺时施行的二部制、三部制那样,一间教室里脸朝前听课一个年级,脸朝后做作业一个年级?孔子是圣人,无需那么复杂。大树下,田野中,走着坐着孔子都可以讲学。紧随他的有一批贤弟子,夫子的教诲由他们散播出去,一个传一个,水波涟漪似的,荡荡无极两千五百多年。
    孔子为这陆续前来的各色弟子教授仁义礼智,文行忠信,此外还有“六艺”当属规定内容不可或缺了。“艺”者,才能技艺也,与我们今天讲的文艺、艺术不同。《周礼·保氏》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概之共六种才能且各有节目。孔子简括,也曾一“艺”自许,“吾不试,故艺”。郑玄解:“言孔子自云我不见用,故多伎艺也。”
    然而朱熹序《大学集注》时却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样的话,孔子授六艺就有点加强基础教育的味道,或许还有补课的性质。因为孔子的时代,“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孔子“独取先王之法”而授“六艺”,那现实和历史的意义一定格外重要。
    以“六艺”为人才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套用今天一句时髦的话——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礼”“乐”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更是孔门弟子的看家本领。“三年不为礼,礼必崩”,即使周游颠沛,孔子仍不忘带领弟子“树下习礼”;“三年不为乐,乐必坏”,纵然子路尚勇也可鼓瑟登堂,皆属孔门特色课程。“射”“御”“书”“数”囊括效力家国服务社会的必备才能。子路“千乘大国,可使治其赋”,公西华“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而政事科弟子中的佼佼者冉求,又独得夫子称“艺”。不仅“子适卫,冉求为之仆”,更兼“大用”,“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皆可称得上是跨领域、多层面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六艺”之名,汉出别解。“六艺”转为“六经”,载治世之道,具为人之德,成孔门仁学理论课程体系。
    于《论语》寻踪,则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即六艺之文”等语,孔子总称先圣典籍,所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孔子亦时有分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也常引《书》而教,“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等等。孔子皆以之为解惑释疑传道授业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也许还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子说:“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孔子“好古”而特立独行,只是尽在以“述”为教“明明德”,“诲人不倦”为“亲民”(新民)。单凭这一点孔子授六经之“艺”就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孔子弟子三千,皆“各因其材之高下”而施教,故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实赖“六艺”学、术两驱。“六经”,形而上;“六艺”,形而下。“君子不器”“和而不同”。如此说来,孔子的这所大学还真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一应俱全,人才培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的的确确是一所综合大学。
    尊“六经”而贤,重“六艺”而能。德与才,贤与能,孔子之教从不偏废,不愧是中国教育第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