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教音乐的缘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道教音乐
    道教以其深邃的文化给人以神圣与超越之感,提倡行不言之教,因而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来弘道利人、寓教于乐。利用音乐的感染力,陶冶情操、修真养性、净化心灵。道教音乐并非人们认为的仅是道教举行斋醮科仪(法事活动)时使用的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科仪、修身养性、宣教布道和服务众生时使用的音乐,所以,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道教音乐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系东晋被道教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的《度人经》,是在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摄气养生時使用的音乐:“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气,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
    《度人经》告诉人们明白经韵的内涵,知其音,斋戒诵经具有无限的神能。
    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斋戒科仪时使用的音乐曲牌有了记录。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制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初的道乐音韵曲牌。
    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由于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对道乐的尊崇,当时的道乐在朝野都盛极一时。道教音乐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唐高宗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玄宗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自研作和教授道乐,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混元圣记》卷八记载:“二月辛卯,帝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册府元龟》卷五十四载有“(天宝十年)四月,帝于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他还诏道士司马承祯、李会元制《玄真道曲》、《大罗天曲》;诏工部侍郎贺知章作《紫清上圣道曲》;诏太常卿纬绦制《景云》、《九真》、《紫极》、《承天》、《顺天乐》、《小长寿》等六曲;玄宗作《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道曲。唐代诗人作诗也有不少提及道乐的,如张籍有“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之句。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编辑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
    宋代是道乐发展的另一重要时期。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分别创作道乐,多达数十首,如《步虚辞》、《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特别是宋徽宗好道,重用道士林灵素修改、增补道教斋醮仪式,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轨》426部,并选全国宫观道士进京习道乐。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道乐总集《玉音法事》,即是在北宋时编纂的,它以曲线记谱收录了南北朝、隋唐已降的词章和宋真宗、宋徽宗所制的赞颂50首。
    到了元代,道教出现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道乐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全真重清修,其乐多清幽旷达而出世;而正一重斋醮与符篆,道乐雄浑而古雅。
    明初,朱元璋下令清整道教,设玄教院统辖全国道教(后玄教院改称道录司),命道士编制斋醮仪范,道乐也由此逐渐规范化。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亲定道教科仪乐章,永乐年间(1403-1424),成祖朱棣制《大明玄教乐章》,以“工尺”法记谱,有醮坛赞咏乐章、玄天上帝乐章、洪恩灵济真君乐章三部分,曲目有《迎风辇》、《天下乐》、《圣贤记》、《迎仙客》、《步步高》等14首,后被收入《正统道藏》。
    清代朝廷在道乐管理上基本沿袭明代旧制。民国后,道乐与民间各地的地方曲调广泛地融合,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道乐风格。道乐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而且诞生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道教音乐大师:如青城山中皇观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代表作《流水》;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华彦钧,代表作《二泉映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