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教常住仪范——行止服饰威仪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道学修真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道士在十方丛林住庙修持过程中称为常住。
    (1)行止威仪:行止威仪同样是修持项目之一,讲究行止威仪,和修养方法中的“筑基”的工夫同等重要,其中有的是宫观威仪的一部分,有的和醮坛威仪有着一定的联系。即就是住在小庙里也是要注意行止威仪的。王常月祖师在《初真戒》中谈了很多关于行止威仪方面的事,笪重光在《初真戒》后序中说:“自北七真出,龙门一派崇尚清静,专守戒规”。行止威仪多出自王常月的教法。
    (2)服饰:服饰是道教宗教形态上的一个突出标志。人们可以从服饰上清楚地辩认出道教徒。道教服饰在早期道教没有统一的规定,到南朝,宋?陆修静才开始有了一些制度。《太平御览》卷六七五引《传授经》说:陆先生云“对上下接,谓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按:披——即清代大礼服于肩上加盖之“披肩”,或覆盖在肩上的外罩,如“身披鹤氅”。褐——《玉篇》作“袍”解)。又云:“冠戴二仪,衣被四象,故谓之法服”。《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四说:“修静立道士衣服之号,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著矣”。以上说明道教服饰自陆修静始有了定制。 现在的道教服装大约有: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道袍,或称“得罗”(得读作“朵”音),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身,黄色黑边(有定式),受戒时用;法衣,指做道场“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时“方丈”穿的法服;花衣,经师上殿穿的绣花的,有的地方称作“班衣”。另外,法衣,也有称作“天仙洞衣”的。大褂、道袍一般多用兰色。方丈的法衣多是紫色(这是唐、宋以来帝王多给著名道士赐给紫色衣服的缘故,史书上常有“赐紫道士X X X”的记载)。
    (3)道教所戴帽子称“巾”,巾有九种,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九巾”据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说:“全真之巾,系有九种:唐巾(按:纯阳巾)、冲和巾(按:可能是“南华巾”即“庄子巾”)、浩然巾(即冬季戴的“大风帽”,传说是孟浩然制作)、逍遥巾(按亦称荷叶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即:混元巾)、三教巾、九阳巾(按或称“九梁巾”,或称“诸葛巾”)。然,也有把“一字巾”不算在“九巾”之内,而加入“太阳巾”(夏天遮日戴的大草帽形“太阳帽”)。自清未到现在最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谣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包巾”或称“幅巾”不在“九巾”之数。
    (4)道人戴的“冠”。通常有: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才戴)、五老冠(连瓣形,中绣五老像,亦为高功所专用)。 在道教术语中:“衣冠整齐”就是指:除将衣帽穿戴整齐外还要顶戴冠子,一般是戴黄冠。
    (5)道人袜、履皆系高筒白布袜,青布圆口鞋。有条件的穿双脸鞋或十方鞋(鞋邦为青白布条间纳),住山者亦穿多耳麻鞋。 道教裤管必须装入袜筒内,不得敞着裤管。不穿高筒白袜,亦须把裤管齐膝下绑扎。不扎裤脚上殿,殿主不让进殿,进了殿要受罚。
    (6)参访云游者,须备:棕薄团、便铲、缘瓢、引磬等物。
    (7)凡回常住挂单参学的道人,首先要具有:发、衣、巾、冠、袜、履,发必满发蟠髻,衣必内外圆领,大衣又分“大褂”,“道袍”两种。大衣制度统用兰色布,兰以象天色与东方生气,两袖下垂与身长相等,袖口宽一尺四寸以上,无内摆者称大褂。袖口一尺八寸以上至二尺四寸,安内摆者称道袍,即所谓“三齐带摆道抱”,这种道袍为标准款式。巾必混元巾,一字巾亦可,以其能露发顶冠。冠,一般戴偃月黄冠,多用黄杨木制,受过戒的可戴俯斗式上刻“五岳真形图”的五岳冠。一般在挂单时有也不戴,以不露其受过戒之 故。袜必高腰白布。鞋要青布双脸,或青布圆口,或青白条相间圆口“十方鞋”,多耳麻鞋亦可。
    或有绣头道士,赤脚修行。常住概不挂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