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从萌芽状态开始一直艺人们是收徒授艺、口传身授,京剧也是如此。后来程长庚的“三庆班”名下的“小三庆班”,采取招收童伶跟班学艺的方式,由成年艺人收徒授艺,学成后即搭班演戏,这种方式也叫“大小班”。清末民初在民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科班,包括著名的富连成科班,直到1930年才有了官办的戏曲学校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无论是私立的科班还是官办的学校,每个学员只能学一种专业,这就像现在的大学里分系、分专业是一样的。科班也好官办的学校也罢,也是要因材施教,要看这个学员生、旦、净、丑适合哪一行,学“场面”(伴奏)的要看你适合“文场”还是“武场”(见‘文武场’),学成出科后以自己所“应”之“工”,搭班唱戏。学生行的以生行“应工”,学丑行的以丑行“应工”,以自己所学专业“应”戏班所分配的“工”作(角色),这就叫做“应工”。凡是本行“应工”的角色,该行演员都要留意学习,以备不时之需,戏班管事(剧务)也会随时安排属于你本工的“活儿”(角色)。 但是一个演员含量再多,也终有不会的戏,不可能什么都会,比如,如果在演出时某个角色的演员因故不能到场,戏班管事安排一位同样“应工”的演员临时出演,这个演员如果对这个角色的戏,一无所知而不能胜任,他会说:“不行这个戏我还‘黑’着场子呢”;由此可见,对一无所知没有涉及、没有排练过的戏叫“黑场”;而另一位同样“应工”的演员虽然不是“黑”着场,但是没有为这次演出做过准备,只是为了救场,而匆匆出演这一角色,这种情况的演出人员叫“钻锅”(钻.平声)。能“钻锅”的演员是业务能力很强的演员。 要说明的是主要演员因故不能演出的是不能随便安排“钻锅”的,因为观众看的就是角儿,出现上述情况只能请更高水平演员来救场,至少是旗鼓相当的,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主要配角演员出现需要钻锅的情况,一般也都通知观众,以便万一出现纰漏求的观众的谅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