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晋剧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孙昌先生数十年坚守老生行当。他淡泊名利,潜心演戏,悉心钻研,开创出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为晋剧男老生趟出一条新路—— “核心提示” 在山西晋剧界,有这样一位演唱老生、须生的艺术家,他的真假声结合不留痕迹,自然流畅,他这种以唱中音为主、不唱“高调”的独特风格,被人定义为“孙派艺术”。这位艺术家就是在晋剧老生行当坚守30多年、并为男老生趟出一条新路的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孙昌。数十年来,孙昌参演了上百部戏,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近两年,他除了导演、参演剧目之外,开山收徒,悉心教导,为晋剧表演培养诸多人才。几个月前,他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新排了戏剧 《白云真人》。9月,他还要参与省晋剧院抗战题材新编晋剧的排练;为沁源县晋剧团导演新编历史剧《灵空山》等。 8月28日,伴着立秋后的丝丝凉爽,笔者对孙昌先生进行了采访,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 德艺双馨的“孙二哥” 孙昌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导演的新戏 《白云真人》从今年的3月份开始彩排,到5月1日就正式演出了,排演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把一部艺术精品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这中间凝聚了艺术工作者的多少辛苦劳动? 孙昌对笔者说:他接导这部戏时,身体状态不是太好,血压有些高,且很不稳定,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这篇“命题作文”。笔者问及为何要如此拼命时,孙昌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这本来就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分内之事,第一是帮朋友的忙,第二也是希望再为晋剧多留下一部戏。” 在晋剧院里,与孙昌先生同时代的人,更喜欢称其为“孙二哥”,这一个略带江湖气的称谓,更彰显出孙昌先生可贵的一种品质:没架子、谦逊。孙昌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这种职称应该是戏曲行里最高的一种头衔了,可孙昌依然是刚从戏校毕业的“孙二哥”。对长辈,尊敬爱戴。平辈,和睦友爱。对晚辈,热心提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二哥”。 孙昌很少参加外团邀请的商演活动,除非是公益性的演出,按理说,在今天这种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走穴”对于演员来讲,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孙昌先生依然恪守这一底线。孙昌说:“一位演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说什么也不能影响了本团的工作,要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记得看过纪念越调名家申凤梅的一篇文章,申凤梅也拒绝“走穴”,在谈及这一原因时,申先生这样说道:“一个演员艺术上要勇于上台阶,生活上要舍得下台阶。”“不这样,永远出不了好演员,出不了精品。”在众多的荣誉中,孙昌先生对一个荣誉非常看重,那就是2005年被授予“德艺双馨”优秀党员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德艺双馨”是对艺术工作者的最高评价,孙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四个字做了最好的注解。 “孙派艺术”及“金丝绒戏补丁” 孙昌1972年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初学花脸,在舞台上塑造过《三击掌》中的王允、《打金枝》中的郭子仪、《明公断》的包拯、《清风寨》中的李逵等等角色,直到现在,《三击掌》中的王允依然是晋剧舞台上的经典,成为很多票房学习的样板。后来孙昌感觉自己的扮相与花脸的威猛不太相符,于是改学须生、老生,这一改不要紧,给晋剧的男须生、老生唱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为晋剧艺术改出了一位开宗立派的“名角”,下面简单谈谈孙昌先生的“孙派艺术”。 “孙派”这个词,鲜见于三晋梨园,笔者个人认为,孙昌的演唱风格已经明显区别于其他老生、须生的风格了,孙派艺术是该揭开盖头、华丽亮相的时候了。男须生、老生的唱法大多采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但像孙昌这样结合得不留痕迹、自然流畅的还真不多见,我想这可能也是孙派艺术的主要特点吧:在演唱上讲究真、假声结合的无痕化、力求过渡自然,旋律流畅、优美,唱字少走高音,以中音为主,以此区别与女须生的唱腔;在做戏上讲究声情并茂,注重表演,不单以“唱高调”取悦观众,而是从剧中人物的身份入手来刻画人物。 一个流派除了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之外,还应有支撑其艺术风格的代表剧目、艺术形象。孙昌在其3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比如《三击掌》中的王允、《教子》中的薛保、《清风亭》中的张元秀、《油灯灯开花》中的苏耕田、《武则天与狄仁杰》中的狄仁杰、《麦穗黄了》中的吕良、《金水桥》中的李世民等,这些形象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油灯灯开花》一剧曾于1994年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教子》中“尊三娘莫恼你机房稳坐”一段唱,更是成为晋剧的经典唱腔,成为老生演员的开蒙唱段,凡是晋剧老生演员,几乎没有不会唱这一段的。 孙昌初学花脸、后攻老生,就是晋剧中小生这一行当,孙昌也有涉猎,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出《红娘子》便让孙昌崭露头角,而其在剧中饰演的主要台上响当当的角色,贴上了“孙氏标签”。河南有位豫剧名家魏俊英,因其戏路宽、能戏颇多,被戏迷们称为“金丝绒戏补丁”,而孙昌便是咱们晋剧界“金丝绒戏补丁”,演什么都要演好,要对得起舞台下面看戏的观众。 孙昌与其弟子们 2012年,孙昌便首开山门,收了肖铁锤、朱建军、奥新平、于树东、马双林、张林军、王维林等8位弟子,为孙派艺术的传承,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孙昌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位弟子无论唱腔还是扮相,都深似孙昌,就连其温文尔雅的个人气质,也与其师相近,被戏迷雅称为“小孙昌”,他就是省晋剧院的优秀须生、老生演员奥新平。奥新平2000年毕业于山西省戏曲学校,初学武生,后改须生、老生。为了使自己的舞台更宽阔一些,奥新平由武生改为须生、老生,并拜孙昌为师,学习孙派艺术。2012年,凭借《清风亭》中张元秀一角,奥新平荣获了第十三届山西戏曲最高奖——杏花奖。现在,孙昌的《教子》《清风亭》等剧目,奥新平也悉数学习,深得其师真传,成为了自己的代表剧目。2013年,晋剧院创排了新编历史剧《千古寒食节》,奥新平在剧中饰演晋文公一角,其潇洒大方的表演、苍劲有力的演唱,又为晋剧舞台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当然,艺术不是复制品,“小孙昌”这一名号也仅仅是奥新平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阶段。我想,假以时日,奥新平会成为舞台上响当当的角的。 肖铁锤是山西省晋剧院的一名优秀花脸演员,2012年也拜在了孙昌的门下,在孙昌当初饰演花脸时,肖铁锤就对其十分崇拜,拜师后,孙昌根据弟子的行当特点,因材施教,精心培育,使这段跨行当的师徒情,在晋剧界传为佳话。于树东也是山西省晋剧院的一位年轻老生演员,是孙昌最小的一位弟子,因为和孙昌同在一个演出团体,所以孙老师对他的帮助又更多一些。有段时间于树东正处于倒仓期,演唱发声较为困难,孙昌为了使其弟子顺利挺过倒仓期,在外地下乡演出期间,每天早上天不亮,五六点就陪弟子练习发声,琢磨各种有效的方法,最终在孙昌的帮助下,于树东顺利过了倒仓期。提起自己的弟子,孙昌如数家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孙昌对弟子期待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晋剧的希望。 孙昌微档案 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老生行当。1958年出生于阳高县,自幼喜欢戏曲,1972年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在校期间便以一出《红娘子》崭露头角,1982年分配到山西省晋剧院工作。孙昌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参演了上百部戏,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先后荣获山西省“杏花奖”、第二届“金三角”优秀表演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北方片“特别奖”,并荣膺山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及文化部优秀专家等称号。代表剧目:《三击掌》《教子》《清风亭》《油灯灯开花》《武则天与狄仁杰》《麦穗黄了》《金水桥》等。1985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攻读导演专业,导演剧目有:晋剧《六月雪》《清风亭》《书剑情》,北路梆子《五台县令》等。 作者:雷苗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