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戏剧 >

豫剧皇后陈素真“挑两角”的唱腔

http://www.newdu.com 2017-12-2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题中“一人挑两角”该如何理解?它不同于戏曲演出中的“一赶二”。这“一赶二”是说,一个名角能在一出戏中前后能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已故京剧名家李慧芳在《四郎探母》中,她前饰公主后饰四郎;在《吕布与貂蝉》中,她前饰貂蝉后饰吕布;在一场演出中,她前演梅派青衣的《宇宙锋》,后演言派须生的《上天台》,都可称为“一赶二”。在一出戏中扮演三个或四个角色,自然可称为“一赶三”后“一赶四”了。比方说,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在京剧《火烧连营》中,先扮黄忠,再演关兴,继演刘备,最后扮演常胜将军赵云,当然算“一赶四”了。
    豫剧中一个演员在一场演出中先后扮演几个角色的也有,不再列举,不过像高兴旺在《春秋配》中的“一拿三”(小旦、小生及泼辣旦),不能列入“一赶三”,因为他是丑角插科打诨的即兴演唱。豫剧大师陈素真在《三拂袖》中,几乎要场场更换戏装,先后转换小姐、仆女、小生、武将等多个行当,因为还是演的同一个角色只是展示的行当不同,所以还不能列为“一赶Х”的范畴。
    我查到陈素真的“一人挑两角”的戏有两出:一出是是她早期作品《柳绿云》,可以出演主角柳绿云,也可以出演配角韩玉萍;另一出是50年代从桂剧移植过来的《拾玉镯》,既可以扮演女主角孙玉姣,又可以扮演男主角付鹏。但戏中扮演的人物都有在同一场景的对手戏,绝不可能在同一出戏同时出现,所以我使用了“一人挑两角”这个词语,以与“一赶二”相区别。
    (一)陈素真在《柳绿云》中两角挑的两段唱腔
    豫剧《柳绿云》是樊粹庭先生1935年,专门为陈素真量体编写的七部大戏中的一部,陈素真可以出演两个主要角色。戏中柳绿云女扮男装阵前英勇杀敌救起了韩元帅,元帅把女儿韩玉萍许配与她。1936年灌制唱片时,其第一段是“柳绿云在洞房自思自想”就是在新婚洞房里柳绿云唱的,接下来第二段“忽听得谯楼上更鼓响亮”是韩玉萍在同一场唱的。陈素真没有分身术,当然不是“一赶二”,只能算“两角挑”,说明她可以在不同场次,戏中挑起这两个角色。
    当柳绿云与韩玉萍两个角色的两个唱段灌成唱片后,当时河南省省会开封“每逢街头唱机一开,行人立即围听,不少观众对唱词和腔调都耳熟能详,常哼唱自娱,其艺术魅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剧作家王景中先生撰文中如是说道。可见,当时开封城内,《柳绿云》中两段唱腔也十分流行。
    今天我们听78年前灌制的这两段唱腔,已与陈素真中后期的演唱风格有些不同。那时她年轻,嗓子很好,唱得花哨一些,拖腔里加了不少花腔音符及衬字,如“哪呀呀嗨呀”、“哪呀哈哈啊”等等。那时豫剧的音乐伴奏也单调些,比不上现在的伴奏乐器那样丰富饱满。但唱得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听来仍有一种时尚感,丝毫不落伍。
    这两段唱腔我依旧用了网友“越调痴”上传不久的视频,有唱词,可以一边听一边看,欣赏她的唱腔。
    
    (二)陈素真在《拾玉镯》中“挑两角”的两段唱腔
    《拾玉镯》是陈素真在上世纪50年代,从桂剧中移植过来的。她在戏中演出资料也留下的不多,只有下面这两段唱腔。在这出几十分钟的小戏里,她一人也可以独挑两角,或扮演孙玉姣,或扮演付鹏。
    1、陈素真在《拾玉镯》中饰演孙玉姣的唱段
    唱词:孙玉姣坐房中愁眉双锁,思一思想一想我好名薄。
    遭不幸我的老爹爹去世亡过,撇下了我母女苦度日月。
    老母亲去玩会家撇下我,撇下孤苦伶仃我甚是寂寞。
    陈素真《拾玉镯》演出资料也留下的不多,但她生前把这出戏传给了牛淑贤、吴惠敏等人,要看这出戏的视频,只能从她们的演出资料中寻找了。
    【附】桂剧《拾玉镯》孙玉姣的唱段
    桂剧代表剧目之一。1952年由桂剧名旦尹羲演唱
    这出戏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表演(即做工),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一出做功戏。
    2、豫剧大师陈素真《拾玉镯》饰演小生付鹏唱腔(1988年录制)
    先看唱词:
    闲无事我从这孙家庄过,见一个小大姐门外做活。
    眉又清目又秀貌似花朵,虽然是小家女貌似嫦娥。
    这一位小大姐真是不错,引得我痴呆呆寸步难挪。
    郎有情女有意打动于我,她虽是小家女并不轻薄。
    我与她配夫妻有何不可,我这里用手儿丢下玉镯。
    她若是拾玉镯婚姻即可,回家去禀父母差媒来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