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川剧 编者按: 西康——消失的是省份,不曾消失的是文化。 雅安曾是西康省的省会。翻开雅安的历史,这一页似乎显得尤其光彩夺目。 文化浸入骨髓,历史又总是一脉相承。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离不开历史,离不开或辉煌或低迷的历史文化;摸清我市文化家底,我们感悟西康文化;推进雅安城市化进程,西康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为此,本报组织编辑、记者走街串巷,查阅史料,寻访西康故友,力图通过有限的文图,与读者一起触摸西康遗迹,回忆西康往事,感受西康文化…… 西康始末 清末,由于西方势力加紧对西藏的侵略步伐,加之土司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清廷在赵尔丰改土归流的同时设立川滇边务大臣,以加强对康区的治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决定以边务大臣所辖地建立“西康省”,“康”即指原地名,“西”指在国家版图之西。 1925年,川边军将刘成勋接管川边14县,并拥有雅(雅安)属6县、宁(西昌)属7县、嘉(乐山)属7县共37县地面,遂报准民国中央政府,改川边特别行政区名为“西康屯垦区”。西康之名正式出现,又重见于公私文书报刊。 1933年秋,刘文辉在四川军阀混战中败退今雅安、西昌、康定等地,设二十四军司令部及川康边防总指挥部于雅安。 1934年8月,经民国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西康省委员会。1935年9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 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在康定正式成立,刘文辉任西康省保安司令。 至此,从清末起倡议之建省,历尽波折终成。其辖区:东至雅安(今雨城区)金鸡桥,与四川分界;南至会理、宁南,与四川、云南毗连;西至德格等地,与西藏划金沙江而守;北至石渠,与青海接壤。全省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全境按政治、地理旧习划分为康属、宁属、雅属,三属共有33个县、3个设治局。 1950年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西康区委员会在成都成立。廖志高任书记,刘忠、秦力生任副书记。2月1日,廖志高、刘忠率人民解放军第62军一部进驻雅安。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廖志高任主席。西康省人民政府下辖雅安市人民政府,雅安、西昌两个专员公署,康定、凉山两个自治区(州)人民政府。 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正式撤销,并入四川省。至此,历时16年又10个月的西康省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咿……”“啊……”“哦……” 每天清晨,这座砖木结构的精美小院里总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吊嗓子声音,邻居们会就着这咿咿呀呀的唱腔,有节奏地洗漱,就连从楼下经过的小商贩也会停留片刻,侧耳倾听。 如果时光倒流半个世纪,如果你正从楼下经过,你也不免会驻足倾听,因为,住在楼里的人当时在中国戏剧界都是响当当的大腕。 这座砖木结构的精美小院位于现大众路川剧团旁,它有个动听的名字——“尧庐”。 “尧庐”是原西康省文化处文工团(后更名为雅安川剧团)团部所在地,一楼是团领导和戏剧名家的办公地和住处,二楼是年轻女演员的单身宿舍。 回忆往昔,原雅安川剧团副团长李兴隆老人精神百倍:“那时候这里可热闹了,全国有名的几个川剧大腕都在这里住过,比如邓先树,比如彭海清,比如王国仁,比如黄佩莲,比如邓学莲等,他们当年都是业界响当当的大人物……” 据李兴隆老人回忆,“尧庐”以前是一赵姓大户人家的房产。房主把它经营为一家茶旅社,当年西康省各县达官贵人、三教九流的头面人物、袍哥大爷经常聚集在“尧庐”里打牌、喝茶。解放后,这里就成了西康省文化处文工团团部所在地。 “尧庐”当年在雅安城里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建筑,极为雅致。建筑风格比较独特,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房前屋后绿荫环绕,院内种有腊梅、桂花等名贵花草,还用几口别致的鱼缸养着金鱼。 几十年前,雅安的川剧在中国西部独树一帜,出了不少大腕和名角。“青衣”邓先树、“武生”彭海清、“丑角”王国仁、“花旦”邓学莲等大腕就曾住在“尧庐”一楼。 这些大腕很多都是剧团领导,没有演出任务时,他们就在这里办公,处理行政事务,他们有时会在楼下的柱子旁压腿、练功,有时就在宿舍里指导年轻演员们练习技艺。 一批批新招进来的年轻女演员住在二楼,清早起来练嗓子,在过道上吊吊腿。没有训练和演出时,就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拉拉家常,有时也会相互追逐着打闹开玩笑,嘻嘻哈哈的,一派青春活泼景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雅安川剧团新建了办公楼和宿舍,团部从“尧庐”中搬出。用川剧团老员工们的一句话说,“尧庐”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见证了雅安曾经辉煌一时的戏剧文化。 如今,“尧庐”已经破败不堪,残缺不全,它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在风雨中飘摇! (雅安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