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虚能量何在?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214篇  虚能量何在?
    一、经典物理学有虚能量吗?
    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里,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能量形态,诸如动能、势能、水能、风能,热能、光能、电能……。当然,看不见的电磁波曾让人十分烦恼,但其理论预测的各种物理参数,最后都能够被检测出来,能够看见。从而证明电磁能是一种确实的能量形态,既不是“虚”,也不是“无”。
    在经典物理学的整个历史时期里,所有能量形态都以机械能、动能的面貌出现,它要做功嘛,当然都是正值的、可见的。所谓虚能量没人想过,也不会想得到。你想,连“负能量”都没有应该有的正确地位,又谈何“虚能量”呢?
    关于宇宙本原的问题,牛顿说过:“上帝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他就成了时间和空间。”就是说,牛顿认为,上帝就是本原。在牛顿那里,作为本原的上帝绝对不是“虚”“无”,牛顿认为他的上帝始终是一种存在。
    总之,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里,完全没有“虚能量”这样的概念。
    二、现代物理学有虚能量吗?
    “虚能量”的思想,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那里都是没有的。
    在量子论领域,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争论时,提出过幽灵场、幽灵般的相互作用等概念,但只是猜测,在爱因斯坦那里,还没有形成“虚能量”的思想。
    在德布洛意的物质波量子论和海森伯的几率波量子论那里,ψ波振幅的平方具有正能量的意义,也不存在虚能量的概念。
    三、物理学家与“虚”“无”
    关于“虚”“无”,物理学家基本上是不承认的和回避的。所以在物理学的领域里从来就没有“虚”“无”这个课题。事实上,很少有物理学家认真对待过“虚”“无”以及去研讨“虚”“无”的物理意义。所以,虚能量、虚场、无场、虚质量、虚物质、幽灵场、幽灵般的相互作用等一类概念,在物理学的领域中,大体归于学术中的伪道,或者说“伪科学”。
    但是,在物理的实际演算中,虚数和复数倒是时不时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数学手段,但不会赋予它物理意义。或者认为那得到的、所谓的数学结果,不过是镜花水月般虚幻不实,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将它舍弃了。
    此时方有察觉:原来相信实验事实的物理学家们,似乎也有言不由衷的时候啊。
    四、哲学家与“虚”“无”
    但是,哲学家的想象有时强过物理学家。
    1、佛家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佛家的创始人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不回避“无”,而且是直面“无”。他的最著名的经典传法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人的著相,即人主观所为,皆属虚幻,只有“无”才是本原。(注:著相、住相、取相、生相、等等,意思大体雷同。)
    说得稍细一点,在释迦牟尼那里,由他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知,释迦牟尼对“有”、“为”、“法”(注:三者都是“有”)是颇瞧不起的,认为这些“有”皆属梦、幻、泡、影的四大假伪之列。
    2、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
    唐代的六祖惠能,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禅宗大师,他的众所周知的成名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表明,文盲的惠能只经过非常短的、不到一年的修炼,他竟然能够正确理解佛祖释迦牟尼的原旨,真是传奇而又神奇。六祖惠能的偈与当年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一样,就是说,要强调“无”是本原。正因如此,六祖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首肯,将达磨的原法及法衣传授与他。经六祖惠能的弘法,使禅宗在中国空前地发扬光大。
    3、中国佛学家僧肇
    活动于唐之前的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高僧,佛学家僧肇说:“万物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 他的意思是,万物有“无”的一面,还有“有”的一面。他又说: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意思是说,无并不是绝对的虚空,无也是一种存在。
    看来,僧肇与释迦牟尼有别了,他承认有和无两者,并察觉到相互转换,可能是受到老子的影响。
    4、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在说了佛家的几位先哲之后,该提及道家了。老子精彩而明确的传道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由“有生于无”可见,在老子那里,他并不反对“无”的优先地位。在这一方面,老子与释迦牟尼是相通的。
    但另一方面,老子还有他的独到之处是,那就是,他天才地注意到了无和有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灵活而机动的关系,于是他又提出同样精彩而明确的传道:
    “有无相生。”
    现在可以概括一下老子与释迦牟尼,在有、无观念上的不同:
    1)在老子那里,是既有“有”,还有“无”;在释迦牟尼那里只有“无”。
    2)在老子那里,有“有生于无”;在释迦牟尼那里“有”是“著相”,乃是虚幻和误导。
    3)在老子那里,还有“有无相生”;在释迦牟尼那里不存在此等关系。
    以上就是两位同时代伟大先哲重要区别的一个方面。
    5、哲学家黑格尔
    黑格尔是西方学界第一个逻辑地讨论有、无关系的人。虽然黑格尔没有提及,但有理由认为他曾受到过东方哲人老子的影响。
    他说:“无是经常要与某物对立的,与某物对立的无,即某一个东西的无,也就是一个规定了的无。”
    他又说:“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不在自身内兼含有与无两者。”
    黑格尔还说:有、无是同一的、统一的,不曾分离,不可分离,“并且每一方都直接消失于它的对方之中,所以,它们的真理是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的运动,即变。”
    可以这样认为,黑格尔作为西方著名的、影响很大的哲学家,他的关于有、无的辩证哲学已经为西方物理学界打开了研究虚形态的方便之门。但可惜没有物理学家去认真地这样去做。
    6、哲学家恩格斯
    恩格斯曾狠狠批评不懂得有、无关系的人,他说:“当他们在黑格尔那里读到任何某物的无是某一特定的无的说法时,就大惊失色了。”
    恩格斯敏锐地认识到“零”就是一种无,他说:“因为零是任何定量的否定,所以不是没有任何内容的”。
    他进一步认为“零”有着极丰富的内涵,所以“0 / 0可以表现为正无穷大到负无穷大之间的任何数。”
    本篇只是提出问题,罗列了各物理学派和哲学学派的观点,让大家思索。关于虚能量的问题,争取在下一篇文章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第215篇  虚能量普遍存在着
    一、有无相生
    先小结一下前面的讨论,在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里,没有“无”的概念。在老子、释迦牟尼、惠能、黑格尔等人的哲学里,虽然都承认“无”,但并不相同:
    释迦牟尼和惠能认为“无”是本原,否定“有”。
    老子和黑格尔既承认“无”,也承认“有”,而且认为“有”和“无”是可转化的,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有无相生”。
    关于“虚”,它对应于“实”、正象“无”对应于“有”一样。通常认为“虚”、“无”是雷同的。但要注意,“有”的意义更广泛,包容了“实”;“无”的意义更广泛,包容了“虚”。所以,我们在以下的哲学讨论中,如果先弄清楚“无”,再谈论“虚”就自然了。
    二、无与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我们曾在“道”物理学第七十一篇无与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作了如下的解说:
    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参见老子道德经白话新译的新四章,老子原著第十一章)
    老子的这段经典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
    1、三十根轮辐制成一有转心的车轮,两车轮共一轴,当中无,于是有载物之车可用了。
    (我们看到了,无和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2、培粘土以为器皿,当中无,于是有盛物之具可用了。
    (我们再次看到了,无和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3、凿窑洞开门窗以为室,当中无,于是有住人之房可用了。
    (我们第三次看到了,无和有是怎样相生、共生的。)
    无和有就是这样相生、共生的,并取得有利于人、有用于人的结果。
    三、无与有是怎样形影相随的?
    接着,我们在“道”物理学第七十二篇无与有是怎样形影相随的?作了如下的解说:
    对于物质来说,它应当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作为“有”的“物质”,另一个是它的特定的“无”。若作个不恰当比喻,可认为“物”有一个影子——“无”(但请注意,它并不是影子)。
    以后,每当我们说到“物质”的时候,一定不要再忘记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同伴——“特定的无”了。过去,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把它完全忘记了。
    无和有之间形影相随是它们之间的第二种相互关系,它们是怎样形影相随的呢?
    请再读老子道德经白话新译的新四章(原十一章),让我们跟随其线索思考下去吧:
    老子所说的那一辆车,如果它停在那里,则车的“无”也停在那里。如果车在路上行进,则车的“无”也与之同行。
    老子所说的那个装东西的陶罐,如果把它放在桌上,则此陶罐的“无”静止在桌上。如果主人捧着它进厨房,则陶罐的“无”也相随而至。
    老子所说的那个住人的窑洞,它位于一土山之山腰,窑洞的无当然也静止在那里了。这窑动是不可能落动的,但现代人的汽车旅馆却是一可移动的“窑洞”,它的无也随之旅行到人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无”和“有”就是这样形影相随的。
    三、无与有是怎样共存共亡的?
    接着,我们在“道”物理学第七十三篇无与有是怎样共存共亡的?作了如下的解说:
    无与有的共存共亡,是它们之间的第三种相互关系,它们是怎样共存共亡的呢?请第三次阅读老子道德经白话新译的新四章(原十一章),跟随其线索继续思考下去。
    前面所说的那一辆车,如果它停在那里,则车的“无”也停在那里。如果车在路上行进,因下雨路滑,不小心滑落山涧,车毁灭了,作为该车的特定的“无”也一起消亡了。
    前面所说的那个装水的陶罐,如果它放在桌上,则陶罐的“无”也静止在桌上。如果主人捧着它进厨房,不小心绊倒,陶罐碎了,则作为该陶罐的特定“无”也一起毁坏。
    前面所说的那个住人的窑洞,它位于一土山之山腰,窑洞的“无”当然也静止在那里了。但不幸遭遇地震,在人们逃出后坍塌了,这居所已不复存在。作为该窑洞的特定“无”也一起不复存在。
    无与有就是这样共存共亡的。
    四、“无”普遍存在着
    通过无与有的相生共生、无与有的形影相随、无与有的共存共亡、等等的解说,并参考黑格尔关于有、无的论述,能够认判断“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但这毕竟是一个哲学概念。
    若将“无”的哲学概念物理化,也就是我们用多篇文章讨论过的 W场和 W波。或者说,“无”的内容很丰富,W场和 W波是“无”的表现形式之一。
    五、W场普遍存在着
    在第124篇 W场的物理意义的文章中已经指出:
    由于真空是无,是初始物质基态,尚未激发而物质化,没有能量、质量的意义。因此,W场也没有能量、质量的意义。它不属于电场、磁场这一类“有场”,不在现代物理学框架之内,不属于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范畴。
    该文还指出,自由真空作为“初始物质基态”,也可认为是一种亚物质状态,它并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有一种来自内部的涌动,宇宙背景辐射的2.7°K,证明了这样一种方向性的、积分的涌动。这涌动可比喻为海洋一样的涌动,但请注意,它绝不是物质的海洋。
    宇宙背景辐射2.7°K的存在,是“初始物质基态”客观存在的证明,也是“初始物质基态”涌动的证明。所以我们能够说,W场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涌动的。
    所有的物质形态都被包容在宇宙的自由真空之中,而自由真空即W场,所以,能够肯定地说 W场普遍存在着。
    六、W波普遍存在着
    在第125篇、第126篇 W波的物理意义的文章中已经指出:
    W 波是 W场的波动。W波不是无缘无故生成的,它是由微观粒子在 W场中的运动所撩动、所激起而生成的。所以,W波一定是伴生的,当微观粒子在 W场中运动时,会立时在 W场生成 W波。但当微观粒子的运动中止时,其相伴的 W波也立时终止。
    对于电子有一特殊情况:当电子在自由真空中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不仅会伴生同方向传播的 W波,还会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磁场。对于振荡电子,则将产生同方向的振荡的 W波,以及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振荡的电磁场,即电磁波。
    关于 W波的波长,对于光子,其 W波波长β=h/mC 由光子自身的两个特征量 m和 C确定;对于电子,其 W波波长β=h/mV 也由电子自身的两个特征量 m和 v确定。
    W波的波长是可变化的,例如,当直线运动的电子,其运动速度不是匀速时,其 W波的波长也将立时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 W场不属于电场、磁场这类“有场”,它没有能量、质量的意义。因此,微观粒子在 W场激起的 W 波,也不属于电磁波这一类“有场”的波动,也没有能量、质量的意义。所以,W波不在现代物理学框架之内,也不属于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范畴。也正因如此,W波不受波速公式的制约,不受时空量化制约,不受相对论的制约,等等。
    总而言之,只要有物质粒子的运动发生,就有 W波发生,所以 W波普遍存在着。
    七、虚能量普遍存在着
    按虚能量的定义,虚能量是在我们现实的物质时空之外的、与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相对立的、非能量形态。
    虚能量不是能量,但可用于描述 W波的强度,于是描述 W波多了一种手段。而 W波振幅的平方即 W波强度,此强度即虚能量。
    因 W场、W波的普遍存在,可断定虚能量普遍存着。但需注意,W波的强度即虚能量,可能只是虚能量的一种形式。
    最后再说明一下,不管是W场,还是W波,还是虚能量,它们都是在我们的物质世界时空之外的。已经多次指出,不会对物质世界发生任何影响,人们不必有任何担忧,此其一也。它们都属于非能量、非质量的信息流,是帮助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新的、有益的、重要的手段,此其二也。
    (转载自张天健_560的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