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八)——文后寄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陆西星《玄肤论》关于古代道家先贤的丹法曾作了深层次的诠释: “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天元谓之神丹……地元谓之灵丹……人元谓之大丹”,“预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 
    
    陆西星
    道家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属于人元大丹的修炼范畴。但其仅属初级功夫,只有在人元大丹完成后,才能转入中层功夫地元灵丹道法的修炼;地元灵丹完成后,方可转入上层功夫天元神丹道法的修炼。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后天返先天,层层深入,天人合一的系统工程。古人根据修炼层次不同,将修炼者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个等级。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为之心生敬仰、梦寐以求。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初期,孔子带着弟子从鲁国到周朝国都洛邑拜访老子后,感慨地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孔子对老子渊博的知识肃然起敬,对老子道术和玄妙的道学理论的向往之深就可见一斑了。 
    我的小周天是十余年前打通的。199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坐在沙发上打盹,正值如梦初醒之时,自觉下丹田有一粒黍米大小的“璇玑”,犹如一个小炁团似的突然旋转起来。似有如醉如痴,炁遍周身之感。从此我的任督二脉(俗称小周天)打通了。紧接着产生了由天庭流下来的金液还丹,丹家称“琼浆”,此琼浆在前三年特别浓郁香甜,且是一得永得,永不消退。道家称之为“三年哺乳”。四年后,我自觉印堂上常有夜光出现。每当在夜晚一阳初始如梦初醒之时(丹家称活子时),常会因静极生动的缘故,这时在下丹田的璇玑会旋转起来,除能带动真炁运行全身的感觉外,会觉印堂上发出一束金光,犹如一轮小明月照耀在墙壁上,约半分钟就渐渐地消失了。早期我认为这是进入道境的一种美妙景象,当时还甚为高兴。后来才得知虽然这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若长期出现则是一种魔难。古代圣贤早有警示:“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遭伤”(《吕洞宾全集》第172页)。其实,这时我的身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走出险境,我只能在道书中寻找答案。后在吕洞宾《真经歌》“遍体热,似笼蒸,回光返照入中宫”的启发下,才恍然大悟,在出现这种美妙景象之时,必须意守中宫,才能将此金光收回,让真炁沐浴自身,藏而不露,方可免遭魔难。凝结了内丹,完成筑基功夫,打通小周天,实现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可算是初步跨入了道境,固然可喜可贺。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不然古代道家的先辈们,为什么异口同声地指出应立即转入“九年面壁”的艰苦磨砺阶段呢?为什么古人要提出“鬼仙”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修炼层面呢? 
    近百年来,太极拳和内家拳功夫绝伦、声名远播的名家之中,不乏有个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凝结了内丹,步入了道境。但往往由于不知此时应淡泊无为地处理一切事物,更不知此时应按照道家始祖老子的至理名言“进道若退”、“道隐无名”,静下心来进入“九年面壁”的性功修炼。从而造成一些名家未逾六旬就不幸早逝,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所以要想平安度过“九年面壁”阶段,合理的修炼方法犹为重要。以下三点是古今达士的经验总结,以及笔者的实践与感悟,可供同道们参考: 
    第一,立即改平卧为侧卧。平卧的睡姿,道家称为“死睡”,容易出现“走丹”的偏差。所谓走丹即是在凝结内丹的初期,由于如黍米大小的内丹(璇玑)极不稳定,常会在腹部游串。而一旦脱离本位(下丹田),进入别的脏腑将极其危险,道家称之为“游魂”。若长期不能扭转这种危险局面,则易患便溏、哮喘等病,严重者将可危及生命。所以历代道家要求修炼者必须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才能保证筑基功夫完成后的修炼者不出偏差或少出偏差。实践证明,中国古代道家强调“卧如弓”的睡眠姿势是科学的。其标准姿势为: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常托于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这种右卧势睡姿,有利于保护心脏和气沉下丹田,更有利于实现腹式呼吸和胎息的修炼。 
    第二,实践证明,行、住、坐、卧,应以“神守中宫,意沉海底”,静心温养“阴跷一脉”,是九年面壁性功修炼的核心理论。诚如吕洞宾祖师《谷神歌》所云:“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详见本书附录四《吕洞宾祖师主要修炼著述》) 
    第三,在九年面壁期间,应以老子《道德经》“进道若退,道隐无名”作为处世之座右铭,以“致虚极,守静笃”反观“玄关一窍”为圭臬,以“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为修真之方略。每天适度盘腿静修,旨在“永镇下田”,使阴炁下降,阳炁上升,会有自下而上的“升腾”之感。无须到深山老林“守静孤”,也能完成人元丹法。自然可以步入地元丹法、天元丹法(粉碎虚空)之中上乘境域。腹式呼吸和胎息亦随之而形成,丹田和尾闾火炽,和炁自然上朝,三田返复,三花聚顶,粉碎虚空,脱胎换骨。继而阳长阴消、体返纯阳、身轻体健,飘飘欲仙之风貌并非遥不可及,这一修炼过程可谓“果生枝上终期熟”,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 
    以上三法并用,方能平安地度过九年面壁难关。
    
    历代道家要求修炼者必须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待炼至“炼虚合道”即“粉碎虚空”(阳神出窍)的上乘领域之后,方可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功修此时,经过“九年”的磨砺之后,阴炁散尽,体现纯阳,脱胎换骨完成,正所谓苦尽甘来,“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终于来临。诚如陈抟老祖《指玄篇》所云: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凡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对道家的内丹术理论缺乏足够认识以及40岁以下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宜以修丹为主,应以强身健体提高拳艺为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反而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2009年国庆期间,我与妻子回老家河南三门峡市省亲。在表姐、姐夫和外甥的陪伴下,游览了灵宝市的名胜古迹函谷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尹喜(又称尹文始)守卫的“函关古道”。此处地势险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是老子当年撰写了《道德经》五千言的地方,是中国“道家之源”。如今已成为全国道家和道教文化遗产的游览圣地之一。 
    这次游览增强了我对道家炼丹术的中上乘功夫:中黄、玄关一窍、腹式呼吸与胎息等深层次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当代的真修实炼者田诚阳道长在《中华道家修炼学•大妙中黄贵》的备注中说: “此炁透‘中黄’之景也。中黄,又称黄中、中道、黄道、正黄、正脉、黄脉、真黄、橐龠、真橐龠等。乃系处于人体之正中大脉(而非冲脉或中脉),而络通于四肢。固其脉联络七门,即天门泥丸、地门尾闾、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绛宫等。五脏六腑皆通焉,故历代炼家多重此脉,且视为不传之秘……《周易参同契》‘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此脉修通,心肾二炁即无阻隔,全身关窍俱开,一炁遍达周身。‘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即在此一路。丹家或谓之‘大周天’”。 
    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橐龠(即腹式呼吸)将会随之而产生。橐龠出现,胎息亦随之而现。胎息即婴儿在母体通过脐带进行绵绵若存的一种呼吸方式。道家称其为真息。田诚阳道长又说:“一般人的呼吸,最多可以深入到下丹田,非得中宫黄庭穴开通之后,真炁方能畅达四肢,才能下达之踵(脚后跟)”。 
    中国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说:“真息与凡息,是呼吸的两种层次。真息细微,凡息粗重;真息深长,凡息浅短;真息缓匀,凡息急促……比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之中波涛汹涌的流水,就是凡息。”(田诚阳编著《仙学详述》第36页) 
    式一子说:“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无息,无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虚极静笃之时,凡息除而真息见;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现而无息立;绵绵密密之顷,无息安而不息转。知转息,即知转识;知转识,即知转几,知几其神乎!”(见胡孚琛著《丹道法诀十二讲上卷•胎息概论》第92页) 
    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导引阴跷一脉,开关展窍,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即大周天亦随之而打通。夜间丑时至寅时,每当如梦初醒之时,因静极生动,在璇玑旋转的带动下,常有真炁沐浴全身,有如醉如痴之感,诚如丘处机《大丹直指》所云:“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田诚阳著《道经》509页)。 
    古代道家先贤推崇“地仙、神仙、天仙”之中乘与上乘功夫的真人(即真炁运行全身之人),体内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变化?精神又会有何等的提升呢? 
    清代乾隆年间出版《吕洞宾全集》一书中,其师正阳真人钟离权《论证验》一文中有较翔实的记录。虽在个别论述中有道教信仰色彩,亦有人为拔高之嫌,但从整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摘录于下,可供同道参考。 
    钟离权曰:“始也,淫邪尽绝,外行兼修,采药之际,金精充满,阴魄销融。次,心经涌溢,口出甘液。次,阴阳击搏,腹鸣如雷。次,魂魄未定,梦寐惊恐。次,或生微疾,不疗自愈。次,丹田夜暖,形容昼清。次,若处暗室而神光自现。次,若抱婴儿而上金阙。次,雷鸣一声,关节通而惊汗四溢。次,玉液烹炼,成凝酥而雪花散坠,或化血成乳而渐畏腥膻,或尘骨将轻而渐变金玉。次,行如奔马。次,对景无心。次,吹气疗疾。次,内观明朗。次,双睛如漆。次,绀发再生。次,真气足而常自饱。次,食不多而酒无量。次,神体光泽,精气秀媚。次,口生异味,鼻有异香。次,目视万里。次,瘢痕消灭。次,涕泪涎汗皆绝。次,三尸九虫悉除。次,内志清高,上合太虚,凡情皆歇,心境俱空。次,魂魄不游,梦寐自绝,神采精爽,不分昼夜。次,阳精成体,灵府坚固,寒暑不犯,生死不干。次,嘘呵可乾外汞。次,神光常生坐卧。次,静中时闻天乐,金石丝竹之清,非世所常闻。次,内观或游华胥,楼台殿阁之丽,非世所常见。次,见凡人腥秽。次,见内神出现。次,见外神来朝,功圆行满,膺籙受图,紫霞满目,金光罩体,或见火龙飞,或见玄鹤舞,彩云缭绕,瑞气缤纷,天花乱坠,神女下降,出凡入圣,逍遥自然,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也”。“钟离悉以上真玄诀传授,吕祖一一领悟”。 
    道家始祖老子提倡“长生久视”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人体生理科学的。所谓“长生”不是永生,而是尽可能地延长修道者的生命。所谓“久视”,是人活到耄耋之年,通过修炼,眼不花、耳不聋,会有返老还童的状况出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的道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是修道者的纲领性文献,是修炼人元大丹、地元灵丹、天元神丹的修功指南。若从微观上再按照吕洞宾和张三丰祖师的下种和栽接法修炼内丹,待内丹生成后,打通了大小周天,进一步修炼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那么身心俱佳,超常规、高质量、逾超百岁的“长生久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海内外的各流派太极拳、内家拳和气功的爱好者,为了避免出现“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的晚年遗憾,若能在修炼各自的拳法和功法之余,将张三丰祖师的“三峰采战术”和吕洞宾祖师的“口对口、窍对窍”作为重要的辅助功法,也就是用双手导引阴跷一脉,单独修炼,以弥补自身功法之不足。若能做到“莫厌秽,莫计较”,不厌其烦地寒暑不移,经常双手反复画立体式圆圈,我坚信,数年之后,将会因凝结内丹而完成筑基功夫,待渡过“九年面壁”的磨难时期,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随之打通,即可登堂入室,步入修丹悟道的中上乘境域。诚如田诚阳道长所云:“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八脉闭而不开,只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八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不离八脉,故可以由此得道。”(田诚阳著《道经知识宝典》509页、510页) 
    内丹术是道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修炼的是以凝结内丹为目的的人元丹法。它也是融周易、黄老、炉火为一体,性命双修、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科学,有其内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可循。掌握了内丹生成的原理和方法,就是掌握了打开凝结内丹大门的金钥匙。我经过多年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实践,终于揭开了凝结内丹的核心理论——同类阴阳之三家相见龙虎丹法的“下种”和“栽接”修炼之奥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曾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道家、道教的内丹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他曾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道学专家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破译和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他认为这是一项关系到人体生理科学的大事,一旦这一神秘面纱被揭开,对提高人们自身的免疫力、促进人类健康长寿,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他说:“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工作,我们要奋力去做,由整理材料入手,建立起唯象气功学,有了这个体系,然后再变为真正的科学,那就是科学革命了。到那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将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应该闻名于世了。”(王沐著《内丹养生功法指要•前言》2008年东方出版社) 
    吾今冲破因循守旧陋习的羁绊,突破世代道家、道教修丹悟道绝密理论秘而不宣的禁区,愿将我的研究成果与道友们共同分享,乐见徘徊在道学门外的道友们,能够便捷地掌握凝结内丹的有效方法,让更多的同道、知音能够步入道境,奉献出我的绵薄之力。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人人都应该爱护之、珍惜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了延长寿命,更好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吾以真实的感悟、真挚的情谊,尽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中国道家内丹术修炼的奥秘,弘扬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理论之精髓。最后祝愿海内外的太极拳、内家拳、气功、道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人人都能登堂入室,长生久视。 
    (本文转载自“百度文库”,作者戚建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