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字典里,沐浴洗澡,一字一义,各个不同。《说文解字》: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所以,沐为洗头,浴为浸身,洗为泡脚,澡为洗手。概念分的具体明晰。 洗澡沐浴和衣食住行一样,百姓日用不可须臾离也,乃是人的基本需要,尤其是讲究卫生的现代人。因此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洗澡沐浴对于养生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介绍一些道教关于沐浴的建议。 一、频次 我们现代人讲究卫生,洗头洗澡的频次很高,那么道教对沐和浴的频次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 首先,道教也非常讲究要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勤加沐浴。 如陶弘景《真诰》中说:“数澡洗,每至甲子当沐,不尔,当以几月旦,使人通灵。浴不患数,患人不能耳。荡炼尸臭,而真炁来入。”“人卧室宇,当令洁盛,盛则受灵气,不盛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作不立。一身亦尔,当数洗沐澡洁,不尔无冀。盛字是净义,中国本无诤字,故作盛也,诸经中通如此”。 《云笈七签•七签杂法》:“夫建志内学,养神求仙者,常当数沐浴以致灵气,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气前来,三宫秽污”。 我们可以看到,道教从修养身心的角度认为经常洗澡能够涤除浊秽尸臭,从而“真炁来入”“使人通灵”。因此主张应该“数澡洗”。 当然这也并非说洗澡频次越高越好。因为考虑到古人的洗澡频次远远不及今人,所以这很有可能是陶弘景针对当时人的“病症”所开出的“药方”,以期达到健康世人的目的。 《西山群仙会真记卷三》、《三元延生参赞书》就明确反对过分频繁的沐浴:“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频沐者,气壅于脑,滞于中,令形瘦体重,久而经络不通畅”。 《太清道林摄生论》:“居家不欲数沐浴”。 《混俗颐生录》:“夏月不欲数沐,数沐则心覆,令人健忘,兼甚引风”。 过分频繁的洗澡会使人血液凝滞真气逸散,虽然肌肤光泽,但是气血受到了损伤。同样,过频洗头,会让人气血壅滞于头部,“形瘦体重,久而经络不通畅。”甚至“心覆、健忘、引风”。 那么,在道教看来,合理的沐浴频次应该是什么呢? 大多数道经主张“沐用旬,浴用五”。即十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 如《西山群仙会真记卷三》:“沐用旬,浴用五。夫五则五炁流传,遍浴之,荣卫通畅;旬则数满复还,真炁在脑,沐之则耳目聪明”。 《道枢卷三十八》“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风,暑避热。动勿劳其支体,闲勿息其肌肤。五日一浴,十日一沐。气王之时勿动,血王之时勿息。此补益于气者也”。 《云笈七签卷四十一》:“岁除日不浴,元日不沐,寻常五日一浴,十日一沐。皆用桃竹”。 也有专门针对修道之士的规定与此相异,如《龙虎还丹诀卷上》说:“然夫修丹之士……外弃尘事,内绝邪想,调治性情,使神气安和,不得令有烦劳。忌食荤血,见尸冢阴秽,不与女人同食,飢饱喜怒,意思不精,食须面午,卧须首午,七日一浴,不与外人交往邪谈,阴精不伏也”。主张一心修道的人应该七日一浴。 《洞玄灵宝千真科》中却以科律的形式规定:“科曰:冬天洗浴,每一旬一浴。先作密室,方六尺,安水槽火罏,筒渠注汤水入其,须桃枝栢叶、兰香竹叶等,内笼滤汤。至乃鸣厨下鼓,尊卑以次入浴,不得男女同室,亦不得与俗人共浴及浴衣。若不示,并犯律”。 综上述,对于普通的健康人而言,道教认为合理的沐浴频次应该是“五日一浴,十日一沐”。 二、时间 道教对沐浴时日的挑选也很讲究,《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沐浴品》中说:“然沐浴之法,有总日、别日,有内众、外众。别日者:正月十日、二月八日、三月六日、四月四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五日、八月二十二日、九月二十日、十月十八日、十一月十五日、十二月十二日”。大概总日是指日常之沐浴,别日是指特别之时日,别日沐浴大吉。除了上书,在《洞玄真一五称符上经》《云笈七签卷四十一•沐浴吉日》、《养性延命录卷上》中皆有记载,只是时日大同小异,稍有出入。 《老君河图修身戒》、《洞玄真一五称符上经》等经典甚至把时间精确到“时”:“八月二十五日人定时沐浴,……九月二十日日出时沐浴,……十月二十八日平旦时沐浴,头白返黑,寿同仙人,除过无极”。 除了列出具体时间,还有主张甲子日必须沐浴者。 如《真诰》:“数澡洗,每至甲子当沐”。 《云笈七签》:“清虚真人曰:每至甲子,必当沐浴”。 有沐浴吉日,反过来说,当然有些时间不宜沐浴。 如《云笈七签卷四十一》:“岁除日不浴,元日不沐”。即年三十不洗澡,春节不洗头。还有种说法是二十四节气当天忌沐浴。 中医认为,人体的小环境与外界的大环境会相互交流感应,不同的节气时日身体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可能适合沐浴,也可能沐浴不宜。有些中医师从这个角度做出了解释,可以参看。 三、药浴 道经中所介绍的浴药很多,有的是用来养生保健,有的是针对性地治疗某些疾病。以下就介绍几种道经中常见的药浴: 1、枸杞汤。《养性延命录卷上》: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汤沐浴,令人光泽,不病,不老。 2、兰汤。古代是用佩兰煎水沐浴,因其难得,后来多用艾叶、菖蒲、凤兰、白玉兰、桃叶等代替。 3、五香汤。五香为何,有多种说法。《沐浴身心经》: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气;三者柏叶,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灵圣;五者青木香,能消秽召真。《三皇经》云:凡斋戒沐浴,皆当盥汰五香汤。五香汤法,用兰香一觔,荆花一觔,零陵香一觔,青木香一觔,白檀一觔。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斗煮取一斛二斗,以自洗浴也。此汤辟恶,除不祥炁,降神灵,用之以沐,并治头风。也有说是“桃白皮,竹叶,白茅香,香白芷,甘松,青木香”。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用浴法治病的记载。如 《圣惠方》:治大风,头面髭发脱落。以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面。以大豆水研取浆,解泽灰味,弥佳。次,用熟水,入绿豆面濯之,取净。不过十度良。三日一沐头,一日一洗面。 《子母秘一录》:治小儿身热。白芷煮汤浴之,避风。 四、禁忌 道书中关于洗澡禁忌的记载相当多,下面仅就各书中皆有,又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普通人容易忽视的禁忌列举如下: 1、饥忌浴,饱忌沐。即饥不洗澡,饱不洗头。 《养性延命录卷》: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 《混俗颐生录卷上》:常以饥沐饱浴,以饥即不再浴限,浴了避风。 2、沐浴之后忌马上迎风。 《彭祖摄生养性论》:勿沐浴后而迎猛风。 《养性延命录卷》:新沐浴了,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风疾。 3、夫妇同沐浴不吉。 《三元延寿参赞书》:书云:交接输泻,必动三焦,心脾肾也。动则热而欲火炽,因入水,致中焦热郁,发黄。下焦气胜,额黑。上焦血走,随瘀热行于大便,黑搪。男女同室而浴者,多病此。 4、沐浴之后不可立行房事。 《养性延命录卷》: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 5、不要湿头睡觉。 《养性延命录卷》:新沐欲讫,勿当风结髻,勿以湿头卧,使人患头风,眩闷,发颓,面肿,齿痛,耳聋。 以上五条,基本为诸养生家所共有。其他各家散论禁忌有: 1、病初愈,不可冷水沐浴。《三元延生参赞书》:时病新愈,冷水洗浴,损心胞。 2、女人月事来,不可洗头,或因感疾,终不可治。 3、目疾切忌浴,令人目盲。 4、饱食沐发,冷水洗头,饮水休头,热洽洗头,冷水濯足,皆令人头风。 5、饱食桃仁,水浴成淋疾。 6、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身振,寒热,风疹。 (本文转载自“腾讯道学”,作者刘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