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国学”吗?这个问题出来,我相信很多师生会点头称是,但我同样也相信,摇头说非者也不在少数。概而言之,国学就是本国固有的传统学术与文化及其研究的学问。为什么要学习一点国学?简单的说,“国人应知道些国学”,这是一项极普通极基本的道理。可以这样说,国学讲的是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学术,我们知道了国学,才算知道了中国人,再进一步说,知道了国学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国学”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集中体现在传统的经史子集中,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作为中国人,对于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不应等闲视之。 再看现实的情形,可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社会上兴起一种“国学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甚至很多中学也在开设国学课程,这种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样令人关注的另一个现象则是,很多学子对于国学充满了漠然不知甚或拒斥,认为国学不实用,不值得学,花时间学“太奢侈了”。很多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国历史知之甚少,侃侃而谈的大学生不知屈原、司马迁者大有人在;懂得ABCD,却不懂诗、词、歌、赋;知道XYZ,却不知道《四书》、《五经》,说着流利的外语却不能看懂简单文言文者也是屡见不鲜。 我认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样一种“冷热不均”的现象,认真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国学是“易学难成”,所谓易学,毕竟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学问,了解一点是不难的,但难就难在它的博大高深,非长期体悟不能构建国学的知识体系。而且,国学与现实生活似乎挂钩不多,吸引力似乎也就不大了。从小我们被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到后来,学好数理化似乎也不够了,市场经济大潮涌来了,经济需要学,法律需要学,管理需要学,要学的太多了,而且大多比传统学问“实用”,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功利”,这些都难免推波助澜地加剧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与承继的迷失。上面说的是“冷”的一面,“热”的一面既有这种“冷”的反弹,也有其内在的社会心理动因,也就是中国人文价值系统的重建,而回归传统,寻求可资利用的价值资源也就自然的同时也是必然的成为首选了。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系统,“国学”早已“流水落花春去也”;但从人文价值系统的重构来看,“国学”又不无“花落春犹在”的意味。传统价值系统中的某些具体的价值观念无疑应当、也完全可以作为构建新系统的价值要素,在重新诠释的基础上被继承和弘扬。 国学热不是今日才有,对国学的鄙弃也是早已有之。清末民初时对国学的关注,更多是要解决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是文化的价值及传承;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史学家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的学术与文化》和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为我们复原了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自可去读读。 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老祖宗的遗产丢失得一干二净,当然也不是要照单全收,我们也要分清“国粹”与“国糟”,择其善者而学而从。今日之所谓国学,则多为我国古代之优秀传统文化,自应为我们所学习。学习国学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复兴国学的优秀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美德,吸收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如果对国学视若罔闻,漠然处之,长此以往,我们难免就会有成为一个文化上的流浪民族的危险。 学习国学很有必要,但是我们应该学习到哪种程度呢?这要视各人具体情况而定:矢志于弘扬传承国学者,则当广阅遍览,以求得国学的系统掌握和深入研究;因工作需要学习国学者,至少应对国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了然于心;但对更大多数人而言,无须耗费太多精力,但应对国学之最基本的内容有个了解层次的认识,总不至于一问三不知。我前面所讲的“易学难成”,其中也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了解一点国学,而且学起来也是很容易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不是钻故纸堆,而是与古时的圣贤对话,做灵魂与智慧的交流。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的专业、事业和兴趣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掌握国学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比如说《论语》,这本书就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古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现在我们当然不能这样认为,仅仅学习《论语》显然是不够的,不切实际的,我们需要的学习太多了;但若对《论语》一无所知,至少可以这么说,我们就没有真正了解中国过去的历史,没有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诸多特性。《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所以,这本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读《论语》,你会感到在你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伦理道德的根源,必须阅读这一本书。 其他需要我们学习的当然还很多,比如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我们是应该学习一点的;比如古代的很多典范作品,我们是应该阅读一些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我们脑里应该还个基本的脉络,而不是电视里的所谓历史剧的情节;比如有的基本工具书,我们是应该学会使用的;我们还应该能够用电脑检索查询有关古代文献资料。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为我们查寻古代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学资源在网络上还是很丰富的,这些资源类型多样,有繁体的也有简体的;有文本形式的,也有图片形式的,有供阅读的也有供检索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从文献种类看,传统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应有尽有。 在大学校园里宣讲国学,是大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认识国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可以初步接触国学的知识体系,可以培养我们对国学的学习兴趣。至于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下工夫了。 总之,我们该学习一点国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