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怕冷的原因有很多种: 1、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 2、血压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环不足,人体组织同样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也会畏寒; 3、身体中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就会对冷的反应更加强烈; 4、更年期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较低,影响了神经血管的稳定,容易出现腰、腹、手脚和全身发冷..... 5、对西医来讲,还有可能是运动少,使血液循环减弱,或者是营养物质吸收不够引起。 6、根据中医分析可能是先天体质弱有肾虚的表现:机体阳气虚弱阳气不能温阳四肢造成四肢冰凉等症状,(此类虚症建议您最好去当地医院看中医辩证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李坤寅说: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究其原因,一部分女性是先天体质,清代医家在《医理辑要》一书中指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说明女性阳气一向虚弱,容易出现怕冷畏寒或感受寒邪。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大病久病,如长期月经过多,或宫外孕失血,或胃肠疾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所致。因为中医认为,气血是相互相成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失血必导致气的虚弱,而气属阳,因此,气虚也会出现怕冷畏寒,常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懒于说话。 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源于阳虚,应该及时进补或治疗,尤其是发育过程中的女孩子,冬天手脚冰凉,容易感冒。及时治疗则可改善其体质。 怎样改变阳虚体质,消除怕冷的感觉呢?李坤寅认为,轻者可进行食疗,如畏寒肢冷伴随出现白带清稀、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腰酸冷痛等症状者,一定要服药治疗。立冬之后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李坤寅介绍了如下的食疗方: 枸杞子10克 生姜3片 加水炖服 说明:主要治疗体弱阳虚、头晕怕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月经稀少,子宫虚冷等诸虚不足。 当归素羊肉汤 :(参考本站菜谱) 当归20克 人参10克 生姜10克 黄芪30克 羊肉300克 加水炖服 说明:此汤补气血,也可以用吉林红参代替人参。月经期间不用此汤,因当归有活血之效,服用后出血增多。 气血虚弱引起者,在补气的基础上加补血的药物,高丽参是最好的补气生血的药物,当然常见的当归、熟地、乌豆等也有不错的补血效果。 李坤寅最后强调,需要治疗者,千万不能乱投医,应到正规的中医院就诊。并强调怕冷不能单纯依靠温补的药物来改善,还要多锻炼身体,常做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抵御寒冷的能力。 除以上中医介绍的还有以下方法供参考: 饮食调理 维生素B12可以防贫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强记忆力。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会引起:皮肤苍白、贫血、毛发稀少、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维生素B12一般在动物类肝脏含量较多 ,所以纯素食者较容易缺乏维生素B12,应该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有: 各种豆类与豆制品、甜菜、绿叶蔬菜(如绿花椰菜、莴苣、芦笋、菠菜等)、各种坚果、柑橘以及全麦制品等. 通过营养品补充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铁的食物:海茸、海带、紫菜、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补充铁 。 寒性食物如冰淇淋、生蔬菜和水果会让身体发冷,要注意勿过量摄入,而且要尽量避免晚上食用。 热性食物则可以使身体温暖,热性蔬菜有:胡萝卜、洋葱、大葱、南瓜,一般冬季的应季蔬菜都是热性的;水果:栗子、核桃、苹果、枣;调料有:芥末、醋、红糖、黄姜、葱蒜、肉桂以及薄荷。 冬天比较适合吃性质温热的食品:红枣、桂圆、赤小豆、有很好的效果。但食补也要讲究火候,北方的天气不适合用人参等大补的药材,西洋参相对比较温和,不容易上火,第一次先服一两片,依照自己身体的反应再逐渐地增加到合适的量。同时食物要在温热的时候吃,不要贪凉或是吃凉饭凉菜。 合理用药 维生素E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畅通。所以每天摄入必需的维生素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畏寒。谷维素能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中药熟地、淫羊藿、白术、怀牛膝、桂枝、黄芪、杜仲、白芥子、肉苁蓉、甘草等汤药也对畏寒怕冷阳虚体质有一定的疗效。 注* ( 对这些药物的用药量,应该请教专业人士) 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促进制造热量的肌肉生长,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运动还会帮助把热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专家建议,与其光顾健康房,不如坚持在上班途中步行一站地,这样会更有效。 对于正常人来说,经常的体育锻炼是最好方法,清晨散步、跑步和游泳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以外,用凉水洗脸或是擦身也能锻炼自己耐寒的能力。 太极拳与瑜伽:打太极拳与做瑜伽能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起到打通气经脉起到通气活血的作用,对某些体质虚弱、慢性病患者增强体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 物理疗法 传统中医艾灸疗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