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起源于唐宋之间,风行于明代、清代,许家坝、文家店、大河坝、大坝场、塘头等花灯盛行。 思南土家花灯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最初是“二人转”,其中《门斗转》、《鹰展翅》、《边鱼戏水》、《膝上栽花》和《苏秦负剑》等舞蹈动作很有代表性。明末清初发展到了三人出场,或一男二女,叫“双凤朝阳”,或“二男一女”叫“双狮戏球”。也有的地方二男两女叫“双花灯”。 到清朝末年,因受外来戏剧文化的影响,已发展成为花灯戏——高台戏,这是花灯史上的一个大的飞跃。清道光年间,思南土家花灯由原来在室内演出变为院坝搭矮台演出,土家人称之为矮台戏。清光绪18年,思南人罗芳林从云南还乡,在家乡罗家坝搭了一正规的舞台,把土家矮台戏搬上了高台演出。高台戏由此而得名。 思南土家花灯内容丰富,程式庞杂,有传统的正灯,如“盘灯”、“开财”、“万事兴”、“说春”、“说十二花园妹妹”、“上香”、“打梁山”、“拜闹子”等20多种。内容多反映土家人喜庆吉祥、欢度新春、借古喻今、劝人洁身自好、勤劳致富、吟花咏草、寄物抒情托志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