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戏”原称“土戏”。布依语称“谷艺”,系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流行于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迄今已200多年。曲调有长调,扮官调、二黄二六等。伴奏以特制的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短箫等布依族民间乐器为主,兼用大锣、钹等。表演艺术有独特风格。传统剧目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和取材于民间传说。剧目分正剧杂剧两大类,前者多系汉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故事戏。如《琵琶记》、《玉堂春》、《乾隆马寨兴》等;后者则取材于民族民间故事,如《四接亲》、《一女嫁多夫》等。正戏道白多用汉语,唱段用布依语,杂戏则唱、白皆用布依语。布依戏虽吸收了汉族戏曲的部分表演程式,但仍具有本民族的特色。音乐曲调由“八音坐弹”发展而来,有[正调]、[长调]、[京调]、[起落调]、[翻演调]、[马倒铃]、[八普调]、[反调]、[二黄]、[二六]等。主要伴奏乐器为尖子胡琴(公琴·牛骨胡)和朴子胡琴(母琴·葫芦胡)配以笛、短箫、木叶和三弦、琵琶、月琴等,打击乐器有大锣、大钹、鼓、木鱼、包包锣、小马锣等。曲艺类的民族民间乐器中的二胡、勒浪、木叶演奏的曲调,旋律悠扬,委婉动听,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抒发感情,陶冶情操,寄托思恋,传送绵绵情丝的表白方式,是对自己人生感慨的真情流露。 1984年经省、州文化主管部门民族戏曲汇报研究演出后,在省、州戏剧专家、老师、专业剧戏工作者的大力协助、指导下整理改编了传统布依剧目《罗细杏》,抽调县内部分戏队的农民演员进行排练,先后在省、州作汇报、研究演出。同年11月赴云南省昆明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观摩录像演出”;11月19日在昆明军区影剧院登台演出,《罗》剧首次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目”奖,授予“孔雀杯奖”杯。演出结束后,于11月21日晚云南省艺术研究所专门邀请部分戏剧界的元老、专家学者为布依戏《罗细杏》召开了座谈会。11月23日下午,刚在昆明成立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也组织了有中央和部分省区代表、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李超同志主持,对布依戏《罗细杏》和侗戏《丁郎龙女》两出民族戏进行座谈。至此,布依戏正式被国家认定为民族戏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