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有自已的语言,侗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人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族还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它是由叙事说唱发展起来的。侗族民歌尤以比喻见长。箫笛是他们的乐器。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侗族与苗、壮、瑶等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后又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7日)。
节庆、礼仪食俗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祝贺时要置办酒席,特别是要将小孩外祖父母家族的人邀来越宴,筵席上除备有各种鱼、肉、菜外,还要备有大量的熟鸡蛋和甜酒。敬酒时,主客双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饮,谓之喝“交杯酒”。若双方性别不同,男方先饮,若年龄不同,长者先饮。主客之间,以客为尊。酒后大家才一起吃油茶。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此外,新房盖成或其他公共事务办成都要置酒进行庆贺。亲朋好友之间往来都举行婚礼时,新娘只要踏入夫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油茶(即制作油茶),名为“新娘茶”。节庆活动中吃油茶比较讲究,家里专门备有吃油茶的小碗,并事先切好姜、辣椒等佐料,供客人自选。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也即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典型食品主要有:油茶、腌酸鱼、腌菜等。 乐器 木质的有琵琶、牛腿琴、胡琴等;竹制的有箫、笛、芦笙等。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玉屏箫共有18个品种,23个规格,各有名称指代。玉屏箫、笛于1896年参加了伦敦 ![]() 侗族鼓楼 侗族,有南、北部两种方言。南部方言的侗族,最喜爱在寨中修建鼓楼。即木楼上放有一面“桦皮鼓”或“牛皮鼓”。鼓楼是侗寨的重要标志和侗家人议事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