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织里人只会做生意,其实不尽然,眼前就有一位做学问的。他就是张元林,现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 走南闯北织里人 织里有支镇歌叫《走南闯北织里人》,写的是织里人一根扁担、两只布包闯天下的事。张元林也是一位闯天下的织里人。2000年7月19日,笔者到织里镇做社会调查,正遇张元林从美国回家探亲。 这天中午,在镇宣传办同志的安排下,我们采访了他。张元林是湖州城区织里镇太湖严家土斗村人。七十年代中期,他中学毕业,当上“赤脚教师”,恢复高考后,他又上了“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在煤山中学任教。不久恢复高考制度后,他考上杭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州海洋生物研究所。在广州海洋生物研究所,张元林在研究环境保护课题上取得了优异成果。他总是对自己要求很严,白天,在研究室工作,夜晚,干完家务活就坐在写字台前阅读资料,直至午夜。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苦熬自己,他笑笑说:“一种紧迫感时刻在驱使着我,‘文革’使我们失去了10年宝贵时间,那是一笔痛苦代价啊!多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多亏有了好政策,不拼不行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尤其是他的英语水平经过自己努力达到翻译水平,80年代中期,曾代表中方到印度尼西亚访问。但成绩属于过去,张元林开始了新的追求。他对记者说,人只有不安现状,才能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他没有比别人更多科研优势,只是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地向科学殿堂默默地跋涉。1988年,他自费到美国深造,当上了“洋插队”,两年后,获博士学位。回忆往事,张元林说:“说起来很短,期间的艰辛却是那么漫长。在美国,尤其是我们作为第一代中国移民,确实是很苦的。创业的路上,跟我们织里做生意称“大款”这些人一样,酸、甜、苦、辣都有。” 改革开放走对了 张元林深有感受地说,到了国外,才意识到家乡的亲切;回到织里才有到家的感觉。这次回家是出国以来的第二次。记得1991年回织里,那时的织里镇不过1—2万人口的小镇,现在的织里已是初具规模的城镇了,这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上海坐车一路过来,确实感到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之后这10年中国发展很快,已经走上了强盛之路。我们在美国,作为海外游子,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有海外华人的地位。特别是1999年5月份发生在科索沃的事件,这次,惯用一些谎言来蒙骗世人的美国人,在许多公开场合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出来道歉,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没有的。据我所知,美国从来不向别人道歉,更没有赔过款,这次是既公开道歉,又赔了几千万美元。这件事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当然,他心里有鬼,但说明中国确实强大了,使我们海外游子感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崛起。这次,我看到织里的变化太大了,上海浦东更不用说。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浦东可以说是中国又一个城市,实际上浦东、浦西是两个上海。所以,我总的感觉改革开放这条路是走对了。我相信,这次机会我们是抓住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没有退路可言,而要继续走下去。再过二十年,中国应该是非常强大了。 说起湖州的发展 张元林教授十分关心湖州的经济建设。当听到湖州的许多丝绸纺织厂家让人家“兼并了”时,他直言不讳地说,这让人感到非常遗憾!湖州是丝绸之府,历史悠久。我相信,这一失利主要原因在技术上和经营方式上。经济全球化已经来到,它带来机会,也带来竞争、带来挑战。挑战对湖州来讲是主要的。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说实在一点是一种竞争的机制。所以,我们湖州,要看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儿,象纺织产业,如果管理好、技术好,是不会被淘汰的。湖州要参与竞争,就必须放开。只有放开,让强的进来了,才知道人家是怎么“强”的。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湖州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 据我所知,湖州的“湖笔”是很有名的,但是,随着计算机的运用和发展,今后人们慢慢地不用手写字了。要仿宋字体,要彩色的,电脑一按就出来了。因此,湖州要在传统基础上,建立新的优势产业。像美国就有许多小城镇,有自己的非常好的拳头产品。像信息软件,我们湖州要做一些。要抓人才,生意做起来了,就有几个拳头产品。湖州人的智商是高的,要建立竞争的机制。要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如今,在美国留学的就有100多位湖州人,各行各业人才都有,这个资源就可以利用。这里,畅通的渠道就很重要。要做好规划,要他们做些什么?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在世界前沿的。应该说,湖州华侨对家乡发展是很关心的。总之,经济全球一体化,湖州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海外资源”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