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诸山皆有”(《明崇祯县志》)。“罗源茶品第一”(《明代石刻记载》)。可见明代罗源县已盛产茶叶,茶品已负盛名。历史上七境堂茶曾以“福建罗源元明绿”的牌号销售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清光绪年间七境堂茶生产发展迅速,到了本世纪40年代末,七境堂茶生产几乎濒于绝境,仅在天津老茶庄尚有“七境绿”品名留存。直到1974年,这一古老名茶才得到挖掘和恢复,在西兰、石壁下、院前、红山等乡分别生产,品质风格独树一帜,为福建省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茶。 七境堂位于福建省罗源县西部。据传,当时七境堂是由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境、延洋境、洪洋境、寿桥境等七个境(“境”当时系自然村划分的单位)的群众,募资合建的泰山庙,称为“七境堂”。七境堂生产的茶叶称为“正七境堂茶”,以七境堂生产的茶叶为主,并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的茶叶,称之“七境茶”。 七境堂四面环山,海拔400~500米,七境堂的东南面以笔架山为屏与罗源湾相隔,受海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春、夏二季晓雾蒙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全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土壤多为红壤,唯石壁下茶园为沙质壤土,泉水渗透,土壤湿润,所产七境茶品质更佳。 七境堂茶采摘期长,每年清明后开采,白露时封园,一年可采春、夏、秋三季茶,以清明至谷雨间采制的七境茶品质最好。七境茶采用当地菜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烚干四道工序。 全程采用高温,保持炒茶锅面洁净光滑,防止产生烟焦味是炒制七境茶的技术要点。具体制法是高温杀青,杀匀杀透,趁温揉捻,揉紧茶条。高温毛烚,散发水分,定色定形。锅温先高后低进行足烚,既生爆点,又不焦灼。炒制手法随各过程技术要求而灵活掌握,交换进行。 七境堂绿茶系炒青型绿茶,品质特点是,条索匀整壮实,有明显爆点,俗称“青蛙皮”或“花斑”,色泽绿润有光泽,嫩香持久,伴有花香,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黄绿明亮。用以窨制茉莉花茶,吸香力强,成品香高、味浓、经饮耐泡。 (季玉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