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河埠,石桥。临河而筑的民居,廊棚,店铺。以及杏花雨、油纸伞、白粉墙。这就是江南了,多少人睡里梦里诗里画里的江南啊。当然少不了红袖招,少不了吴侬软语,少不了几处名胜古迹,少不了让人浮想联翩的香艳故事。更为重要的却是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不只雕镂在门楣与亭柱上,更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心中。缘于此,江南才能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神往渴慕的人间天堂。 但是,如今的江南在不断向旅游产业要效益,大踏步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同时,其古朴温润的性情,宁静优雅的氛围却被喧嚣的人迹滚滚的商潮破坏了。于是,那些真心向往江南的人们,只能将脚步迈向相对僻静的同里、木椟、乌镇、南浔,寻觅心中的那块净土,找一份诗意与古雅,安抚自己那颗在红尘中劳碌太久的灵魂…… 这次我去的是甪直,离江苏昆山不远的一个水乡古镇。据说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酷似“甪”字,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曾长期落在这里,遂有了这样一个古奥的名字。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有两千五百年的文明历史,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呢,小桥流水,黛瓦黧窗,家家枕河,户户通舟。也有海棠糕、袜底酥、奥灶面之类的小吃,也有保圣寺、叶圣陶故居、萧宅(台湾艺人萧芳芳的故居)及中学课本里曾经学过的“万盛米行”等名胜。这些并不稀罕,在其他景点也会有的,不然怎能留住游人的脚步,牵住游人的目光,掏出他们兜里的银子?真正让我心中一奇再一喜的,是镇上竟然有一家“作文茶楼”,而且是不收门票的。 我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走进了这座用丰子恺的字体书写的“作文茶楼”,很奇怪的,门口的牌子“冯斌作文博物馆”却是一个13岁的孩子写的。读了介绍才知道,这是苏州少年文学院冯斌院长创办的一个博物馆。只因甪直曾是一代语文宗师叶圣陶从事教育的地方,冯斌崇敬叶老,因此选定这里建立博物馆,为的是追随叶老的教育思想,延续叶老的教育实践。 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卷气,是墨香是书香,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木船,令人想到“一本好书,就像一条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这句名言。古色古香的老宅子里,到处是书,是杂志,是手稿,是语文课本,还有毕业证书和毕业照、成绩单,以及学生的作文稿。就连那颇具怀旧意味的老灶头上,都陈列了一本本图书,有叶圣陶先生各种版本的小说《倪焕之》、《文心》、《剑鞘》等等。 作文茶楼里的用具都是古旧的,有我们儿时用过的旧书桌,有从前的竹壳茶瓶,有木制的独轮车,有少年时代学校里的铜钟,仿佛那清脆的钟声一响起,就会传来琅琅的书声。徜徉在这里,人似乎一下子就能回到过去,回到那浸润在书香里的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一去不返的学生时代啊,虽说是在江南,但谁的心里会对这里感到陌生,这里就是我们曾经生活过的课堂啊,就是我们小时再平常不过的一日生活啊。可是流年不再,那些曾经同窗多年的少年呢?那些诲人不倦的老师呢?在这宁静的江南古镇上,面对窗外水巷里来往的乌篷船,面对屋后青苔斑驳的老水井,你就发一回痴,默默地呆上一会吧。 楼上是作文书房,写字台上是一台老式电扇和几册泛黄的书籍,让人恍然以为进入了当年叶圣陶、茅盾或夏衍的生活,仿佛看到他们就是在这幽雅的古宅里读书作文的。隔壁的一个大房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课桌,全是旧时的教室模样。其余几间则是冯斌先生的收藏,计有上世纪不同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一些文学刊物的创刊号、“文革”时期的社论和各类日记本、慰问信等等。在这里小憩,虽然是十分安宁的一个精致木楼,但这里的陈设非常容易地就能将人带入那个火红的年代,带入种种的往事追忆之中。 那天,我就那么傻傻地呆了好久。在江南,在这样一个书香馥郁的楼阁之中,推窗就是古桥驳岸就是渔舟人家,还有细雨中隐隐的卖花声与鸟鸣声,但只要有这一楼的书香,还奢望什么呢?坐拥书城,虽南面为王,不易啊!而能浸润在这样一个书香怡人的楼上,那种身心的舒展与清凉,万金不换! 桌上还有几册留言簿,写满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心得体会,我不经意翻到了这样几句:时间在这里凝聚,岁月在这里沉淀,思想在这里清澄,回忆在这里激荡。说得真好! 院子里另有一“文学墙”,墙上的巨大青砖镌刻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篇名和当代中国著名杂志的刊名,如《呐喊》、《红烛》、《月牙集》、《小说月报》、《人民文学》……更叫人难忘的是后院的茅厕都是文学——厕所文学,是冯斌先生撰写的“厕所爆笑50篇”。这里且录上两篇,其一:上课老师点名,张三,李四,朱月坡。众人皆大眼瞪小眼,一同学想了半天,是不是叫朱肚皮?其二:我们学校的人名有意思,体育老师叫居亚玲,电工叫庞光大,烧锅炉的叫吴嫣梅,有一学生姓杜,偏叫杜子腾,教导主任叫焦厚根,苏州话一读:脚后跟。 作文茶楼里当然有茶,花茶、红茶、碧螺春、阿婆茶都有。我要了一杯,斜倚在窗前临河的靠背椅上,轻轻地啜,慢慢地品,品出的不仅仅是茶的芬芳,更是书的清香,文字与文学的味道。 在这座全国独此一家的作文茶楼里,我默默地徘徊了又徘徊,真想留下来,但这里终究是江南,而我只能是一个过客。我没有写下什么留言,尽管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却不愿让它受到我的惊扰,只想让它长久地活在我的记忆里,咂摸,回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