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历史悠长,客家人漂泊的距离、迁徙的规模,在国内无其他民族可比。由此,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也遍布各地,影响深远。用客家山歌作内容,推出一台交响乐,成为了深圳交响乐团为新中国60华诞的庆祝演出。这台名为“交响新歌·客家新韵”的音乐会,由王宁作曲,张国勇指挥,在深圳音乐厅举办。 开场第一乐章是《序曲·山歌》,鼓声中合唱飘出,民歌手王映楼、潘倩一阵吆喝,是原汁原味的“松口山歌”独唱与重唱交错,合唱与乐队交织,描绘出南国山区客家人的悠闲古朴。接下来的《往昔》第二乐章,是纯粹的管弦乐曲,宽长的旋律描写出客家人迁徙跋涉的艰苦。第三乐章《童谣》,是郑钢坚女声独唱的民歌加无伴奏童声合唱,旋律是家喻户晓的客家童谣《月光光》。第四乐章《劝孝歌》是独唱、合唱与交响乐队的结合,女高音沈娜气韵贯通,一气呵成。第五乐章《劳动山歌》号子铿锵、合唱热情,表现的是客家人的劳动生活。第六乐章《尾声——歌传天下》,是独唱、重唱、合唱与乐队的结合,民歌手再展歌喉,歌声激越动人。 将山歌与交响乐结合,一直是民歌手、作曲家、乐团和圈内许多人试想的探索。然而以前的民歌合唱、民歌交响曲,或者民歌合唱与交响乐队的合作,通常是小型作品,多采用钢琴伴奏,很难使用大乐队。山歌交响化的大作品,在国内算是新的探索。“交响山歌·客家新韵”的探索是多方位的,不只是以前的民歌演唱加上简单的乐队伴奏。有独唱、重唱、合唱,有童声、美声与原生态唱法,有无伴奏合唱,也有单纯的乐队乐章。 探索的成绩之一,说明山歌可以交响化,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唱法可以搬进音乐厅同交响乐队合作,且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成绩之二是用山歌写交响乐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原始民歌加原生态演唱,也可以加工改造自由发展,采用美声演唱或者纯粹器乐化的演奏方式。在此,山歌旋律可作素材,也可成为主体,风格可以多种多样。 由此也带出一些问题,比如原生态民歌与交响乐队要能很好配合,除了乐队写作要注意风格协调外,排练也不可太仓促。段落太多、转调太多,原生态民歌手找不到调、找不到音乐进出的现象很容易出现。民歌手毕竟缺乏音乐院校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尤其是民歌交响乐一类大型作品,演唱形式越丰富,排练时间应越充分。其二是民歌交响可有多种样式,但具体落实到一部作品,有一个风格统一的问题,比如美声与原生态唱法的对比与统一问题,童声合唱与原生态独唱的协调问题,等等。总之,这部新作修改与排演加工,尚待提高的余地不少。新探索之后,下一步追求的,应该是作品的完整与完美。(傅显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