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胡人胡事——访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星海音乐厅 佚名 参加讨论

    闵惠芬是我国大师级二胡演奏家,被誉为“现代二胡演奏皇后”。她的演奏风格热情而具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她先后访问欧美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7年她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说“拉出了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称赞她为“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法国报纸称赞她的音乐“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位国宝级的民乐大师曾经患病而不能演出,在对抗病魔六年后康复,重返舞台, 9月28日她将携同弟子程秀荣与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一起莅临星海音乐厅演奏他们近期最得意的作品。
    在演出开始之际,我们专程对闵惠芬就其个人演奏风格的改变、她对民乐现状的看法等方面进行采访,并连带对本次广州的演出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记者:您的父亲是二胡名家,那么您当初选择二胡是自己的兴趣吗?
    闵:当然是自己的选择。我父亲是中国最早期学习民族音乐,并走上专业民族音乐工作道路的人之一,他青年时代受到家乡宜兴老师的影响从而学习民族乐器,并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他的二胡老师是刘天华的弟子储师竹,三弦老师是为瞎子阿炳录音的杨荫浏,琵琶老师是刘天华的弟子曹安华。他擅长于民族乐器的教学和演奏。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但我选择学习民乐是源于我故乡丰厚的民间音乐土壤。从襁褓里我就听到民间音乐,八岁开始学琴连琴都是自己拣来的,父亲所教的不能满足我,我就去旁边的艺师偷师,我也常常穿过操场,伸着小脑袋去看矮琴室里高中生上的二胡课。往往里面的人还没有学会,我就已经学会了。我拉了十天琴就上台,终身是演员,12岁我就自己一个人买了火车票去上海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连父亲都没有送我到车站。出于对二胡的热爱,我是如此的坚决。
    记者:您近年的演奏风格与您年轻时对比似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闵:我觉得长年以来,我们民乐的演奏家都有同感,那就是现有的曲目是“吃不饱”的。实际上在民族音乐的作品非常不足的情况下,就好像我尽管在吃着一碗饭但是就马上要想着开始种田了,不然接下来就没饭吃了。由于“吃不饱”,我们都忙于创作新的作品,因此这种改变谈不上风格上的改变。
    1975年,毛主席患白内障,中央为了解除他的烦恼,给他想出音乐欣赏的办法。由于毛主席非常喜欢京剧,熟知京剧的唱腔、音乐和古诗词,因此中央决定请我和其他演奏家一起为毛主席录制一盘京剧音乐和诗词的带子。要我用二胡来演奏京剧的唱腔,这是跨行当的做法,其时我并不懂京剧,为此要先进行学习,然后把声腔化成二胡的指法。当时请来一位被誉为京剧宗师的李慕良先生作为我的老师,指导我用二胡演奏京剧的唱腔。我的演奏获得了毛主席的称赞,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这样一句话“毛主席最喜欢听闵惠芬演奏的“卧龙吊孝”、“逍遥津”、“李陵碑”、“连营寨。”(文汇报登载)这件事对我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此,我寻求到一条新的思路所谓“器乐演奏声腔化“。声腔艺术涵盖着浩瀚的领域,是我们最宝贵的传统,而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再重视它,鼓吹全球化,我认为必须保存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使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发展下去。为此我走遍天涯,比如专门跑去青海听花儿,到广东随余其伟听五架头,去海南岛去听琼戏,在四川去看川剧高腔,听四川的扬琴、清音……只要碰到能显示出民族特性,又适合二胡演奏的我肯定不会放弃。
    这次我即将在广州演奏的《长城随想》,就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吸取了京剧音乐,吸取了书鼓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某些素材创作而成,被誉为民族音乐创作史上里程碑的作品。那么实际上不能说是我们改变了风格,而是大大发展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既是继承了民族的传统,又发扬了现在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不是改变是发展,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只拉一首乐曲。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只有不断创作才能服务于人民,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是在做创作和发展的工作,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贡献。
    自从确立了器乐演奏声腔化这个思路后民乐诞生了一批新的作品,它们都是根据传统音乐、歌剧音乐、传统戏剧唱腔而改编为二胡曲的,这次到广州来演出就是为了展现这一实践成果,其中有《洪湖主题随想曲》、有《昭君出塞》、《长城随想》、有《第三二胡协奏曲——江河水的故事》等,其中《第三二胡协奏曲——江河水的故事》就是在民间音乐江河水音乐的基础上加上新的技法、结构变换成新的形式。原来比较短小的只有六分钟的东北民间音乐,现在发展成为将近半个小时的协奏曲,这首曲子无论从技术上、规模上都是推陈出新的作品,而《长城随想》则糅合了京剧音乐的、书鼓音乐、古典音乐的因素发展而成,可以说是国内顶尖水准的作品
    记者:你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觉得观众的欣赏口味有什么变化呢?民乐要如何“现代”起来适应这种变化?民乐好象新作不多,应该如何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闵:我走的道路是把传统音乐中最优秀的部分发展,使它们富有新意,健康高雅更适合观众的欣赏,这是我的追求。这次到广州来演奏的曲目就是在这一思想下指导的作品。这次演奏的《昭君出塞》是根据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的唱腔改编而成的作品。红线女是我最崇敬的老师之一。1960年红线女在上海的文化广场演唱它五十年代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金奖的粤曲《昭君出塞》。尽管当时她只是唱了短短的20分钟,却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机缘巧合下我邀请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老师房晓敏把它编写成二胡曲。但没有谱子如何重新编曲?我为此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资料室可都找不到原唱腔的录音资料。所幸我们团里的首席李肇茗先生的妈妈有一盘很旧的单声道磁带,正是红线女老师唱腔的录音,于是我借了来边听边把唱词和谱子仔细整理记录下来。然后,我向房晓敏谈了我对这首乐曲的希望,就是伴奏的部分一定要有琵琶,因为昭君是抱着琵琶走上和亲路的;另外要有脚步声,但不是马的脚步,而是骆驼的脚步声,用节拍的韵律模仿骆驼在稳健的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