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广东汉乐活态传承及发展的现代视野(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 佚名 参加讨论
汉乐也许难成“鼎立”之一“足”。
    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我们也要提倡保护文化生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汉乐文化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活态传承,使这个乐种能够具有活态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广东汉乐与我国许多活态民间音乐一样,是单一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是由传承人的口头传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在这一领域里,传承人是活态音乐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的传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及广东汉乐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保护广东汉乐的关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而寻找杰出传承人的工作,则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说到对广东汉乐的传承保护的重要性,特别应当提及的是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的重视。为了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政府文件。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新世纪新阶段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纲领文件里,中央政府分别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各提出了16字方针: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将两者比较,前面的12字方针都是相同的,区别主要在后面4个字,即前者(物质文化遗产)为“加强管理”,后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发展”。这种政策措施的区别,是因为,有形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必需“加强管理”;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可以再生的文化资源,应当“传承发展”。广东汉乐历来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进行活态传承才能使这个乐种具有持续稳固的活力,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不可否认,我们以往对广东汉乐遗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保存工作,收集、整理、拍录、出版了一些汉乐的口碑资料、曲谱文献及音像制品,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编纂工作的开展,对广东汉乐展开了深入的普查、录音、记谱,编辑出版了不少广东汉乐的音乐文献,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但这只是博物馆式的保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对广东汉乐进行有效的传承发展,需要为这个乐种提供一个生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