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古琴与当今世界乐坛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放眼世界乐坛,它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地位。但在今天它又面临着新的压力,一股来自世界性的潮流,正迫使古琴的社会功能 ,跟着别的乐种走同一条路,使其表演内容和形式,也渐渐和它们接近。变是艺术的基本特性,如果不能在变中保持古琴的特点,那么它也将失去在世界乐坛及中国文化历史 上所占的位置。
    1977年美国射出了第一枚能够冲出太阳系和银河系,进入太空的人造卫星。这枚卫星若没有意外情形发生,将能够无限制地在太空中运行,经亿万年而不停止。在极微的机会下,卫星有可能给太空中某角落的超智慧生物所截获。为了向这些未来的生物致意, 科学家在卫星中除了安装各种仪器以外,也安放了一些有关地球人类文化的资料。其中 较为突出的是一张录有音乐的唱片,用以显示地球人类的音乐文化。唱片中所录的50首 世界各地的乐曲,是经过音乐专家们严格挑选所集成。其中代表中国的一首是管平湖所 弹奏的古琴曲《流水》。
    《流水》的入选,是由著名旅美华裔作曲家周文中所推荐。虽然是个人的选择,但也颇能代表中国及世界音乐学者们一致的意见,认为古琴音乐不单是在中国文化中有其光 辉的价值,放眼世界古今乐坛上,也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及文化地位。在欧美学术界中早已有不少研究古琴的专著论文发表,而前卫作曲家们也不断地从古琴音乐中找寻灵感 ,发掘资料,用以丰富新音乐的内容。
    站在世界乐坛上看,古琴音乐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吸引众多音乐家们的注意呢?答案当然不能在三言两语中交代,且必须从多方面去探讨。这里只能作简略的介绍。
    第一,古琴传统历史悠久,且绵绵不断,是世界乐坛上仅有的现象。音乐家们从古琴音乐中,能够隐约体会二千多年前古人的音乐文化。试看其他民族,古希腊及古埃及的音乐文化在文字图片等记载上可能比古琴资料更早,但却早就失传,只能在博物馆及书本上找到点滴文字记载,已不是活的艺术。再看其他乐种,像源于七-八世纪的日本雅乐或源于九-十世纪的欧洲圣乐,虽然也有长远的历史,且保留了古代音乐上的许多特 征,但是从年代上看自然不能和古琴相提并论。
    第二,虽然古琴本身只是一件乐器,但是它在中国历史及文化上的意义,是远远超出了一般乐器的意义,因为古琴和中国文人极密切的关系,是世界乐坛上少见的。认识古琴文化不但是了解中国文人生活及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给人类学家去 探讨人和音乐的关系。
    第三,从社会功能及美学理论方面看,古琴和世界乐坛上极大多数的乐种都不同。一般的音乐注重于公开表演,功能在于娱人,所以美学理论是外向的,普罗大众化的,也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及政治经济因素所影响。但是古琴的传统并不注意表演,功能主要在于娱己,所以美学理论是内向的,个人化的,含蓄的,及不太受社会上的各种因素所 影响,所以更能持久而少变,保存了前人的美学观念。更因为古琴和文人间密切的关系 ,所以古琴美学也较一般音乐形成得早和详尽。这也是古琴美学受到学者及音乐家们所向往的理由。
    第四,古琴的演奏形式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和提炼,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及有系统的指法,且更发展出了一套和指法有密切关系的记谱方式。古琴所用的减字谱,除了比现今世界乐坛上所仍沿用的各种乐谱发源早了至少好几百年以外,又和任何一般乐谱都有基本上的不同。譬如,现代最常用的五线谱和简谱,主要是记音高及时值。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所流行的鲁特琴和现代的吉他,用的是指位谱,显示按弦的位置。但是,古琴的减字谱可以说是指位谱上又加上了指法谱。换句话说,除了记录按弦的位置外,更详尽地记录了左右手如何去按弦及拨弦,是世界乐坛上绝无仅有的一种记谱方式。减字谱 记录指法,也反过来影响指法,使左手按弦和右手拨弦的各种技巧,发展得越加复杂和细致。因为指法直接地影响音色,所以,复杂的指法也就演奏出变化多端的音色,而这些音色也因为减字谱的功能而可以从古时候流传到现代,这是世界任何其他乐谱或乐种都做不到的。
    古琴音乐历史悠久,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却仍能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基本上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面貌,从而能在世界乐坛上占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但是在20世纪末的今天,古琴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外来的因素都逼使着古琴传统,作出各方面的适应和改变,古琴传统再不能在温室般的环境下受到栽培及保护,而必须像其他乐种——在社会上挣扎以求生存。在这半世纪以来,古琴传统的改变,包括了乐器所用的 材料及构造、曲目、指法,以至演奏形式、场合、美学和社会功能等。
    今天古琴音乐所面临的压力,主要并不是来自近世纪来内在政治的变动,或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包括了科技、大众媒体和社会商业化的迅速发展。一种无形的势力,正逼使着古琴的社会功能,跟着别的乐种走同一条路,从而使古琴的表 演形式和内容,也渐渐地和别的乐种接近。虽说变是宇宙的定律,更是生命和艺术的基 本性能,但是如果在变的过程中,古琴失去了它的特点,那么它也将失去了在世界乐坛及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所占有的位置。
    【作者简介】荣鸿曾,1941年生,物理学博士,音乐学博士,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乐讲座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音乐教授。
    原载《文艺研究》2002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