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书法展上,我站在山东书法家肖军的作品前,心底冒出这样的诗句。书如其人,在肖军的笔下,流淌着一种淡定渺远、恬静自然、潇洒飘逸的神韵。在那些跌宕起伏的线条里,既有孩童般的天然率真,兼容并蓄之后的丰富,又蕴含着变化带来的无限趣味。 肖军说,也许是一种缘分让他喜欢上书法的。 肖军是济南人,1959年出生。上学时有一门功课就叫描红,在大仿本上照着书法字体一笔一笔地描。淡淡的墨香,轻轻飘散,肖军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闻的味道。他更喜欢那些大字,像一幅幅奇妙的画,很吸引人,牵动着肖军的魂魄。课余时间,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书法上。没有字帖,就满大街转,看到好的作品就停下来,用铅笔画出来,回家再用毛笔临摹。在一个同学家里,他看到一幅草书作品,照猫画虎写下来,街坊邻居都说好,这更增添了肖军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书法创作带来的成就感。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之前,肖军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还处在感性阶段。80年代初,到公安部门参加工作后,他多次参加单位组织的书法展览,获得了一些奖项,信心更足了。此时,各级书法家协会相继成立,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肖军报名参加了山东省和济南市组织的一些书法班,陆续知道了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知识,并开始临帖,由此踏上书法艺术的正途。单位工作忙,行政事务繁多,即使双休日也常常要加班,肖军有一个认识上的"辩证法",他说:“如果天天有大把时间,可能反而不会多么珍惜。可能认为时间很多,明天我可以再写,时间有的是。但我现在不是这样,我时间很少吧,一旦有一点时间,我就把它捕捉住,拿出来写字,艺术本身就是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也挺好。” 与常人不同的是,肖军练习书法,既不是为了金钱名利,也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大家,他只是把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书法创作获得身心的清净和愉悦,所以他身上的书卷气特别浓重。他说:"每当我完成一幅作品,就觉得心里很舒畅,很透亮,把它送给朋友,参加公益活动,别人赞扬几句,更是非常高兴,觉得人生很有意义。"他给自己的创作室题了一个雅号,叫"三乐斋",就是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其平常心可见一斑。 肖军还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书法家,他说,《易经》上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正因为如此,肖军在遍临古代名帖、提高了审美眼光的基础上,开始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和墓志铭,近十年来,他的书法艺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中国书法大变革的时代,这时的书法承袭了篆、隶的流风余韵,变革为真、行、草的新书体,正由于它的多体善变,兼有绘画艺术之妙,才有书画同源之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书法从汉字的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的神韵,以表现作者的精神风貌。书法的简化,既注意章法,更朴实自由,追求生活情趣和风流儒雅。 肖军说:“为什么我对魏晋南北朝以前的东西很感兴趣,因为它很有味道。现在很多所谓经典的东西,看久了,就有审美疲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和墓志是另外一种风格。它不是想展示给别人看的,它只想让人们记住这个坟墓的主人是谁,所以更自然、更率真、更有味道。另外我又看了一些简书,是一种记录和记事用的,写在竹简上,更帅更美。” 书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东西,其生存与发展由社会的需要来控制,没有实用的书写也就谈不上书法的产生,书法被视为一种艺术品,也是在实用书法产生之后而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有作品是脱离实用性而纯粹是欣赏性的,所以这些作品自然,高古,率真。 近20年来,肖军临习了大量名碑名帖,从隋唐、魏晋南北朝,一直上溯到秦汉的大篆小篆、春秋战国的古文字。其书宗二王,并广泛吸取颜真卿、欧阳洵、米芾、隶书《广武将军碑》、《张迁碑》、《石门颂》、北魏石刻等的营养,从中细心揣摩,反复研究,力求把隶、楷、草各体融会贯通,入帖之后再出帖,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肖军在追随前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创新。他说,有人嫌临帖枯燥麻烦,整天陷入自我的圈子,随心所欲,重复自己,还没完全吸收古人的东西就想创新,这是不可能的。另外,古人的东西经过风化、翻刻,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了,所以还要多与现代艺术家交流,吸收当代的艺术思想。他说,搞书法最戒一个"俗"字,很多领导干部也在写书法,下功夫不少,但是不去临帖,一看就是"领导干部体"。肖军非常佩服毛泽东的书法,大气,豪迈,独成一格。毛泽东的狂草即使写在一张巴掌大的纸上,放大到几丈,仍然豪气逼人。 肖军拜欧阳中石和陈梗桥为师,也常常参加各级书法展览。 在济南书画界,"历下四庸"的名气越来越大,肖军就是"四庸"之一。谈到"四庸"的来历,肖军说,他和济南市一些长期从事党政机关工作,又在书法艺术上小有成就的朋友搞过几次书法展。"济南市直机关十人书法展"已经举办了两届,在冠名时,有位朋友戏称他们为"十庸"。2009年下半年,"十庸"中的王克泉、沈承俊、薛伟东、肖军四人开始准备联合举办书法展,在为展览冠名时,四人凑在一起商量,几经推敲,觉得艺途漫漫,自己修行尚浅,无超凡脱俗之处,何不自嘲一下?就叫"四庸"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亦代指济南,在四庸前面加上历山二字,这就是"历山四庸"的来历。按年龄排序,大庸王克泉、二庸沈承俊、三庸薛伟东、四庸肖军。虽然以"庸"自嘲,他们的作品并不平庸,而以隽永高古的格调赢得喝彩。"四庸"有一致的美学追求,欲学书法者,可以业余练,但是一定要专业系统地学。四人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国展"、"省展"并多次获得大奖。 吸收着多方面的营养,肖军书法的个人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